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试论陶渊明对魏晋风流的背离与补充
-
作者:
李雨涵 来源:语言文字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魏晋时期是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代之一,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之下,魏晋士人呈现独特的精神风貌,人谓之“魏晋风流”。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个独特存在。他的诗赋中没有魏晋风流中典型的任诞与恣情放纵,而代之以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他的《归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代表着陶渊明杰出的文学成就,同时凸显出陶
-
全文:魏晋时期是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代之一,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之下,魏晋士人呈现独特的精神风貌,人谓之“魏晋风流”。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个独特存在。他的诗赋中没有魏晋风流中典型的任诞与恣情放纵,而代之以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他的《归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代表着陶渊明杰出的文学成就,同时凸显出陶渊明对魏晋风流的背离与补充,以及他任性自然乐于归隐的人生态度,这两大主题突出地由《归去来兮辞》的主题思想表现出来,这篇赋对后世文人有深远影响,体现了陶渊明人生价值取向。
-
屈原·陶渊明·白居易:中国文人的三大人生范式
-
作者:
李福宁 苏燕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范式 兼济之志 仕隐 独善其身
-
描述:屈原和陶渊明这两位先贤,一个作为入世者的典范,一个作为出世者的楷模,代表了儒道两家的文化传统,而白居易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从而成为具有深刻内在矛盾的两种文化教育模式的结合,对后世文人发生了巨大影响。屈、陶、白人格精神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被逐渐标本化,成为不同时期中国文人(尤其是贬谪诗人)赖以
-
全文:屈原和陶渊明这两位先贤,一个作为入世者的典范,一个作为出世者的楷模,代表了儒道两家的文化传统,而白居易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从而成为具有深刻内在矛盾的两种文化教育模式的结合,对后世文人发生了巨大影响。屈、陶、白人格精神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被逐渐标本化,成为不同时期中国文人(尤其是贬谪诗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中国古代士人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观念。他们主张积极用世,希望人生有所作为;但在不遇明主或“道不行”时则隐居而求其志,独善其身,以待时机。
-
陶渊明的“学习妙法”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快乐读与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辞官后,退居田园,过着恬静的生活,每天自己种地,闲时就饮酒作诗。 一天,有个少年慕名前来向陶渊明求教,问:“先生,我十分敬佩您渊博的学识,我很想知道,您少年时读书有什么绝妙的方法吗?不知能否传授一二,晚辈当感激不尽!”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学习哪有什么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啊!勤学就会进
-
全文:陶渊明辞官后,退居田园,过着恬静的生活,每天自己种地,闲时就饮酒作诗。 一天,有个少年慕名前来向陶渊明求教,问:“先生,我十分敬佩您渊博的学识,我很想知道,您少年时读书有什么绝妙的方法吗?不知能否传授一二,晚辈当感激不尽!”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学习哪有什么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啊!勤学就会进步,不勤奋就会退步!” 少年听后,皱了皱眉头。 陶渊明见少年不懂自己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自己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禾苗说:“你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 少年蹲下注视了很久,始终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它不在长高啊!” 陶渊明又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怎么会变得这么高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接着说:“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
-
陶渊明授学
-
作者:
晨林 来源:七彩语文·低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táo渊yuān明mínɡ是shì一yí位wèi很hěn有yǒu学xué问wen的de人rén,他tā生shēnɡ活huó在zài大dà约yuē1600年nián前qián,写xiě的de诗shī和hé文wén章zhānɡ传chuán诵sònɡ至zhì今jīn。 一yì天tiān,邻lín居jū家
-
全文:陶táo渊yuān明mínɡ是shì一yí位wèi很hěn有yǒu学xué问wen的de人rén,他tā生shēnɡ活huó在zài大dà约yuē1600年nián前qián,写xiě的de诗sh
-
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
-
作者:
袁行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孝武帝 政治势力 参军 刘裕 陶渊明 江州刺史 晋宋之际 桓玄 将军 刘敬
-
描述:本文把陶渊明放到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中,通过对其几次任履的考证论析,说明诗人和当时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他对当时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实际态度以及他在从政期间真实的心理状态,力图再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活生生的"陶渊明的形象,并由这个典型看到中国封建时代一类知识分子共同的幻想、彷徨和苦闷。作者重点考察
-
全文:本文把陶渊明放到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中,通过对其几次任履的考证论析,说明诗人和当时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他对当时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实际态度以及他在从政期间真实的心理状态,力图再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活生生的"陶渊明的形象,并由这个典型看到中国封建时代一类知识分子共同的幻想、彷徨和苦闷。作者重点考察了陶渊明的第二、三、四次出仕,认为陶渊明于晋安帝隆安二年入桓玄军幕,元兴三年入刘裕幕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入刘敬宣幕任建威参军,几次投身于晋宋之际的政治漩涡中。他在政治斗争中不是一个风云人物,但也不甘寂寞。仅仅用亲老家贫解释他的出仕,用生性恬淡解释他的归隐,都是不全面的。他的进退出处都有政治原因,他是矛盾地度过了自己的仕宦生涯。
-
陶渊明的世界观及其归隐
-
作者:
冯锺芸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政治斗争 司马氏 地主阶级 士大夫 刘裕 陶渊明 政治态度 天命 门阀士族
-
描述:关于陶渊明的思想,是历来古典文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这里仅举两个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观点略加分析。南宋朱熹评价陶诗常有独到见解,对陶渊明的思想,他说: 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
-
全文:关于陶渊明的思想,是历来古典文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这里仅举两个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观点略加分析。南宋朱熹评价陶诗常有独到见解,对陶渊明的思想,他说: 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
-
陶渊明的社会发展阶段观
-
作者:
魏正申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风 桃源 仕隐 陶渊明 孔学 阶级论 社会发展阶段 群分 历史阶段 阶级社会
-
描述:翻捡陶集不难发现,陶渊明的好些诗文涉及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诚然,生活在中古时代的陶渊明,还不可能运用阶级论观点,科学地解释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中的诸多问题。但是,陶渊明的观点是相当鲜明的,颇有研究价值。 陶渊明关于社会发展分为不同阶段的观点,较集中地体现在《感士不遇赋》中:
-
全文:翻捡陶集不难发现,陶渊明的好些诗文涉及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诚然,生活在中古时代的陶渊明,还不可能运用阶级论观点,科学地解释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中的诸多问题。但是,陶渊明的观点是相当鲜明的,颇有研究价值。 陶渊明关于社会发展分为不同阶段的观点,较集中地体现在《感士不遇赋》中: 恣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山嶷嶷而怀
-
陶渊明的社会发展阶段观
-
作者:
魏正申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真风 桃源 仕隐 陶渊明 孔学 阶级论 社会发展阶段 群分 历史阶段 阶级社会
-
描述:翻捡陶集不难发现,陶渊明的好些诗文涉及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诚然,生活在中古时代的陶渊明,还不可能运用阶级论观点,科学地解释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中的诸多问题。但是,陶渊明的观点是相当鲜明的,颇有研究价值。 陶渊明关于社会发展分为不同阶段的观点,较集中地体现在《感士不遇赋》中:
-
全文:翻捡陶集不难发现,陶渊明的好些诗文涉及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诚然,生活在中古时代的陶渊明,还不可能运用阶级论观点,科学地解释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中的诸多问题。但是,陶渊明的观点是相当鲜明的,颇有研究价值。 陶渊明关于社会发展分为不同阶段的观点,较集中地体现在《感士不遇赋》中: 恣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山嶷嶷而怀
-
挽歌为谁而作——读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
作者:
胡晓明 来源: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隐者 陶渊明 死生 小说解读 陈翔鹤 文人
-
描述:《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鹤(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描写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东林寺访友、田间漫步、席间闲谈、榻上凝思等几个晚年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陶渊明对生
-
全文:《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鹤(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描写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东林寺访友、田间漫步、席间闲谈、榻上凝思等几个晚年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陶渊明对生死问题平静坦然和对世事清醒超越的态度,刻画了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旷达宁远、清贫自守的性格。作品大胆突破当时文学写作方面的不少禁区,塑造出一个坦然面对生死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将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与心理活动的描写结合起来,语言质朴平易,但又具有浓郁的知识分子特色。本文从四个方面描述对这篇小说及作者创作的解读体会。
-
陶侃、陶渊明果真是溪族人吗?-与路景云同志商榷
-
作者:
魏本亚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门阀世族 世说新语 大司马 门第观念 陶渊明 溪族 长沙郡 少数民族 商榷 士族
-
描述:拜读路景云同志的大作《陶渊明门第观念之我见》(见本刊1981年第三期)一文,对陶渊明的门第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路文中提出陶侃、陶渊明是溪族人这一观点,却难以令人置信,似有商榷的必要。路文说:陶渊明“虽出身于士族家庭,但不是门阀世族。在陶氏的家族史上,却曾出过陶侃那样的达官显宦。陶侃是诗人的曾祖
-
全文:拜读路景云同志的大作《陶渊明门第观念之我见》(见本刊1981年第三期)一文,对陶渊明的门第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但路文中提出陶侃、陶渊明是溪族人这一观点,却难以令人置信,似有商榷的必要。路文说:陶渊明“虽出身于士族家庭,但不是门阀世族。在陶氏的家族史上,却曾出过陶侃那样的达官显宦。陶侃是诗人的曾祖,凭战功封长沙郡公,死后进位大司马。但陶侃不是门阀世族,是少数民族溪人,尽管战功卓著,仍被时人所轻。温峤曾骂这位大司马为‘溪狗’(《世说新语·容止篇》)。《晋书·陶侃传》也说他‘望非世族,俗异诸华’,因而被人所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