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文选》陶渊明挽歌诗中的死亡意象及其他
作者: 陈远洋  来源:山花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陶诗  高级形态  陆机  死亡意象  陶渊明  挽歌诗  抒情诗  人文意象  文选 
描述:《文选》中的挽歌诗无疑以陶渊明的为最佳,祁宽评日“昔人自作祭文挽诗者多矣,或寓意骋辞,成于暇日,宽考次靖节诗文,乃绝笔于祭挽三篇,盖出于属圹之际者,辞情俱达,尤为精丽……”事实上,陶渊明挽歌诗已经由一般性的祭挽之词上升到文人抒情诗,这是中古文人挽歌诗的最高级形态。 与陆机一样,陶渊明本有挽歌诗三首,
全文:《文选》中的挽歌诗无疑以陶渊明的为最佳,祁宽评日“昔人自作祭文挽诗者多矣,或寓意骋辞,成于暇日,宽考次靖节诗文,乃绝笔于祭挽三篇,盖出于属圹之际者,辞情俱达,尤为精丽……”事实上,陶渊明挽歌诗已经由一般性的祭挽之词上升到文人抒情诗,这是中古文人挽歌诗的最高级形态。 与陆机一样,陶渊明本有挽歌诗三首,萧统《文选》只录其三“荒草何茫茫”: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蠛蛲。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渊明的这首挽歌诗,在《文选》所录五首挽歌诗中,悲情意味之深无能出此诗之右,清温汝能《陶诗汇评》卷四:“三篇之中末篇尤调高响绝,千百世下如闻其声,如见其情也。”在抒情与叙事的完美结合中,其真挚的深情使风云为之变色、草木为之衔悲。该诗在大的方面有三层。一层是生人作死者观,该诗一开始就写送自己出丧,在走向坟墓的道路上,死亡的悲哀让天地为之动情,以至九月而严霜;万物为之感哀,遂有风啸并马嘶。荒草茫茫,白杨萧萧的远郊,一个悲情氤氲的写意空间呈现在眼前。
陶渊明种的是什么豆?
作者: 宇文正  来源:台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食材  种豆南山  饮食习惯  《滕王阁序》  滕王  我爱  豆类食品  啤酒屋  二句诗  告诉我 
描述:我应该是熟悉黄豆的。从前妈妈煮的汤,我最爱的是黄豆炖排骨。爸妈还常自己做豆浆,不只甜豆浆,爸有时做成豆浆给我当早餐,加榨菜丝、虾米、油条,实在是美味!而剩下的豆渣也没浪费,可以拿来煎饼或炒蛋。这些料理在外头都吃不到。有回我老公去四川出差,回来很稀奇的告诉我,四川的豆花是咸的、辣的!我笑他少见多怪,我
全文:料理在外头都吃不到。有回我老公去四川出差,回来很稀奇的告诉我,四川的豆花是咸的、辣的!我笑他少见多怪,我们家小时候连豆浆都吃咸的。我对所有豆类食品来者不拒很可能源于童年的饮食习惯,热爱豆腐、豆干,连零食都爱吃"一豆干"。然而却直到最近才意外发现我非常喜欢的"毛豆"的身世!原想上网找找,毛豆除了水煮、
试论陶渊明隐逸的伦理世界
作者: 蔡瑜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codes  Confucian  Tao  nature  名教  Yuanming陶渊明  伦理  ethics  ethical  hermitage  陶渊明  隐逸  自然 
描述:人的主體性人格與社會性人倫具有本質性的聯繫,人恆常處於兩者的拉鋸狀態下,合乎自然的倫理如何可能?實為亙古的課題。而倫理與自然的離合在魏晉時期便呈現在名教與自然的爭議中,這也投射出儒家與道家的理想是否可能融合的文化問題。陶淵明身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對於此一時代使命顯然有其深刻的體察,故在詩文中所開
全文:也結合其對人間倫理的關懷、對政治社會的批判,進而形構出獨具一格的政治理想,使「桃花源」的象徵深植於中國人的靈底層。本文即從陶淵明的隱逸實踐中,對家族倫理的安頓、階級流動的安然、社會情境的回應、歷史定位的反思、理想政治的建構、風土自然的融入,層層推展出陶淵明所體現的倫理世界。
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作者: 曹融南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是生活于东晋末、刘宋初的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从少年时起就受着传统的儒家思想的薰染,怀有积极用世的壮志。同时,他也受到老、庄和当时流行的玄学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性爱丘山。因当时门阀士族把持仕途,官场黑暗
全文:发出"一处两端"(《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的慨叹,流露在仕禄、田园两者抉择间的矛盾。四十一岁时,任彭泽令,在官八十多天,就辞官归去,从此息影田园,并参加
论陶渊明《形影神》的批判精神
作者: 张宝林  来源:克山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影神》  谢灵运  神不灭论  自然观  生的悲哀  顺应自然  道教  陶渊明  迷信思想  批判精神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 ,在他的诗歌里表现了不与统治者合作 ,不与虚伪的时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这源于陶渊明早年相当穷困的生活 ,再加之受儒家思想教育 ,使他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不过 ,东晋时期 ,士族门阀制度登峰造极 ,非士族出身的陶渊明很难有进身之阶 ,“大济苍生”谈何容易
全文:刚才拙 ,与物多忤” ,在做官期间始终处于“一处两端”的矛盾状态之中。他时隐时仕 ,最后毅然告别官场 ,回到家乡隐居躬耕 ,一直到死。农村的田园生活给陶渊明以艺术生命 ,也给了他对虚伪黑暗社会现实的勇敢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和华兹华斯的自然诗
作者: 裴晓虎  来源: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  隐逸诗人  华兹华斯  陶渊明  田园诗  桂冠诗人  文学史  文艺美学  诗歌理论  自然诗 
描述:在中外文学史上虽不乏写景状物的诗人,但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能在当时独树一帜并流传后世,其地位是肯定的。在“采菊东篱下”的诗情画意中,暮辉远淡,山气交融,陶氏把一个躬耕者的人格意念完全浸入物中,终达“欲辩已忘言”的物我混化的最高境界。而终生享受政府津贴的华氏,拥有“桂冠诗人”的美誉,养尊处优,泛舟湖上,以
全文:已忘言”的物我混化的最高境界。而终生享受政府津贴的华氏,拥有“桂冠诗人”的美誉,养尊处优,泛舟湖上,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观察那些在田园里从事微贱劳作的农人,物我游离,强调“智”的介入。二人诗风的异同
陶渊明与杜甫的“置业”故事
作者: 倪方六  来源:八小时以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置业  五斗米  世外桃源  陶渊明  公务员  思考  故事  杜甫草堂  房子  误读 
描述:聊聊陶渊明、杜甫二人的“置业”故事。他们的“置业”行为,被大家误读了千年,今天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一、陶渊明是不肯同流合污,想超凡脱俗,才去“世外桃源”的?否,应该是买不起“城里的房子”,只好去山脚下住;二、杜甫草堂真是破草房子?否,应该是郊外豪宅。 先说陶渊明。 从他的生平上看,陶渊
全文:种地晒太阳。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人没有进取,人生观消极。在萧统主编的《陶渊明传》中有这样的文字:“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指
陶渊明背后的女人
作者: 张琦  来源:民间故事选刊秘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今天的女子嫁人,总要斟酌再三。可是陶渊叫的女人则不然,嫁他,大约是媒妁之言,或者指腹为婚,不管他怎样,也只好认了。 嫁过去时,想必她也是满心欢喜的。陶家也算是名门,祖上出了许多大官。虽然到陶渊明时已是家道中落,但其也不是乡野村夫,而是满腔才气的英武男子。28岁之前,陶渊明一直在闭门读书。那时的她,每
全文:”的日子虽然闲静,但也不过是为给明天的大展鸿图做个铺垫。终于在28岁那年,他开始做官了。靠着才名,他轻而易举就谋到了一个官职。这时候,她下欢愉。嫁给他之后,日子过得一贫如洗,夙兴夜寐却依旧捉襟见肘
陶渊明生命情调之现代通识意涵
作者: 夏健文  来源:光武国文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赤子之心  生命实践  艺术人生  陶渊明  生命情调  全人教育  通识教育 
描述:通識教育之目的即在喚起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建立個體獨立思考、分析、判斷的能力,以及發展個體自我之價值觀體系,激發其對所處的人文及自然環境產生互爲主體的認識與關懷。作爲喚起人的自我主體意識之覺醒的通識教育,正是中國傳統以來全人教育的理念。 歷來對陶淵明質樸自然的人格與詩風,雖常論及,但卻忽略或未正視陶
全文:可以挺立心志,自作主宰的豐富通識意涵。 無論是對教育活動的主體-受教育者,或是往往封閉在自我學術象牙塔中,從事窄而深專業研究的教育者,在今天過度強調「人」以外的邊際效用,功利主義掛帥的教育觀念態,大學靈魂「教育主體性」有淪喪的危機情形下,陶淵明的生命情調,提供了相當的省思空間與學習典範。
莫道诗人竟平澹:陶渊明《咏荆轲》中的荆轲形象
作者: 黄世锦  来源:台北教育大学语文集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史记  陶渊明  荆轲  人物形象 
描述:傳世的陶詩,以充滿生命情調的田園詩篇,或友朋家人關懷的詩作為主,若〈詠荊軻〉情緒之悲壯慷慨,語言剛毅豪放,音調高亢激越,在平澹自然,雅趣天成的陶詩中,可謂別具一格,誠屬陶氏「金剛怒目」、「露出本相」之作。篇中的荊軻形象,生氣凜然,豪氣干雲,視死如歸,充滿豪情壯志;全篇充盪著忠義浩然之氣,深深震撼著讀
全文:人物形象,與典籍記載頗有出入之處,明顯呈現美化與理想化的傾向!本文撰作之旨,即在藉由史傳中荊軻形象的探勘,呈現出陶淵明心中理想的荊軻,從藉史詠懷的角度,探索陶淵明歸隱情懷與心境,對陶淵明內的真情世界,作
上页 1 2 3 ... 78 79 80 ... 86 87 8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