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陶渊明农耕的生命情境与 美学意涵
作者:
梁贻婷 来源: 成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耕 田园 陶渊明 农耕美学 生命情境 自然
描述: 陶淵明不僅為隱者、詩人,亦兼有農人的身分。以「深情」回歸鄉里,將「隱逸」結合「農耕」,化虛擬想像為真切體驗,感受多元族群之間的往來交涉,構築出帶有人間情味的園田世界。「農耕行為」不僅得以看出陶淵明對於農耕文化的重視,也說明他對於這片鄉野風土的深切認同。因此,本文嘗試探究陶淵明務農行為對於農耕文明的承
全文: 陶淵明不僅為隱者、詩人,亦兼有農人的身分。以「深情」回歸鄉里,將「隱逸」結合「農耕」,化虛擬想像為真切體驗,感受多元族群之間的往來交涉,構築出帶有人間情味的園田世界。「農耕行為」不僅得以看出陶淵明對於農耕文化的重視,也說明他對於這片鄉野風土的深切認同。因此,本文嘗試探究陶淵明務農行為對於農耕文明的承繼,以及作品中所呈顯出來的生命情境與美學意涵。 藉由躬身力行,「謀食」亦「謀道」,體驗農家生活的苦樂,將「農耕」結合「道德」、「知識」、「浪漫」,開展了農耕的多維向度。長時間的農事體驗後,不僅能自我勉勵,也能有感同身受的同情。仕宦時期,對於田園幽居的浪漫情懷,至歸田晚期,已能有深沉的體悟,呈現的是擺落生命矛盾束縛後的澄明心境。此外,躬耕隴畝,除了主觀的欣賞田園之美,時日一久,亦被田園所形塑。園田中所出現的意象,分別寄寓著陶淵明高潔的人格、樂觀的態度、恬淡的情懷,以及仁愛精神。 陶淵明回返自然、守拙田園,並且以心遠的生命距離棲居人境,散發簡樸真淳與悠然自適的情調。藉由荷鋤耕種,更可貼近自然,也能結合傳神寫意的筆法,自然體現萬物的風韻神采。省淨古樸之中,蘊含著無窮的深意。物我交流互攝、相諧和善,充盈著自由的氣息。陶淵明即在這片田園調養修行,將勞動與休閒相提並論,化解生命之苦,進而能樂在其中。所以說陶淵明即是將勞動情形、勞動過程,結合價值意義,構建出其農耕美學,強調的是根植於日常生活的美感。這片園田,即是他生命的園田。 歸返故土,以躬耕務農的生活方式,尋得自我生命的本質,並在此安身立命。他走向自然、親近土地,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以及這片土地的溫暖慰藉。鄉居歲月,不僅對自我生命有了深層的體悟,對於生態環境,也能以尊重的態度,依循自然法則,任憑自由滋長。將真、善、美有機地融合,以詩意的筆觸,超越塵俗的艱難,人間樂土即能當下求得,突顯了在地性的重要。是以,陶淵明的農耕書寫,即是立足墟里人境,結合風土人情、歷史意識,繼而開創出農耕的生命智慧與美學意涵。
陶渊明文学作品的虚与 实
作者:
周春宏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思想 虚实相生 儒道互补 陶渊明
描述: “虚实”作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重要范畴,源于我国道家哲学的“有、无”“虚、实”理论,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哲学、美学和文学层面较为全面地考察和揭示陶渊明思想和文学作品中的虚实观,重点以传统诗学中的“虚实”理论来阐释陶渊明诗文的美学思想和虚实相生美学原则。 本文共分
全文: “虚实”作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重要范畴,源于我国道家哲学的“有、无”“虚、实”理论,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哲学、美学和文学层面较为全面地考察和揭示陶渊明思想和文学作品中的虚实观,重点以传统诗学中的“虚实”理论来阐释陶渊明诗文的美学思想和虚实相生美学原则。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虚实文论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演进过程,并对本文讨论之虚实理论范畴作一界定;第二部分阐述陶渊明的虚实观,联系陶渊明的生活细节探讨其立足现实生活的审美意识和儒道互补的理想人格;结合玄学思潮对陶渊明的影响来揭示其作品中的虚实互济的美学思想。第三部分分析陶渊明文学作品中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法,论述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法在陶渊明诗歌营造意境时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儒道互补的理想人格是陶渊明文学作品的灵魂,虚实互济的美学思想是其诗歌平淡和豪放二重性风格的主要成因。
诗与 生命的自然本真:论陶渊明和他的诗
作者:
孙赫男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格 文化成因 人格 自然
描述: Tao Yuanming was a great poe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pedestrian and natural style of his poems with his noble and unsullied, forthr
全文: Tao Yuanming was a great poe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pedestrian and natural style of his poems with his noble and unsullied, forthright and sincere scholar character made a well—known poet together.|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那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连同他那高洁率真的文化品格共同铸就了一位名垂千古的诗人。
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分析:以《丁登寺旁》和《归园田居》为例
作者:
李晓佳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性 比较文学 田园诗 自然
描述: 华兹华斯是英国19 世纪初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而陶渊明则代表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的最高成就,两者写作题材均已自然为主,热情的歌颂自然并在自然中获得灵感和真谛,他们的艺术成就都对本国和世界的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巨大影响。两者无论是经历还是作品本身都呈现出了很多相同性,但是由于身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
全文: 华兹华斯是英国19 世纪初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而陶渊明则代表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歌的最高成就,两者写作题材均已自然为主,热情的歌颂自然并在自然中获得灵感和真谛,他们的艺术成就都对本国和世界的文学产生
译者的主体性——陶渊明诗歌英译文本的分析与 讨论
作者:
陈建秋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译者 迦达默尔阐释学 译者主体性
描述: 近年来随着翻译学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逐步受到国内外翻译学者的关注而成为了翻译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本文以译者主体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在总结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讨论“谁是翻译中的主体”这个问题,界定译者主体性的概念,说明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必然性和主要性。然而任何论题的讨论都有它的理论基础,译者主体
全文: 了陶渊明诗歌的不同译本,总结出译者主体性几乎无处不在,译者尝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体性。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无论译者如何发挥其主体性,其翻译的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瑕,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把握好与 翻译过程中其它因素的协调。
译者的主体性—陶渊明诗歌英译文本的分析与 讨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ranslator Gadamer’s Hermeneutics
描述: 近年来随着翻译学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逐步受到国内外翻译学者的关注而成为了翻译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本文以译者主体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在总结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讨论“谁是翻译中的主体”这个问题,界定译者主体性的概念,说明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必然性和主要性。 然而任何论题的讨论都有它的理论基础,译者主
全文: 了陶渊明诗歌的不同译本,总结出译者主体性几乎无处不在,译者尝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体性。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无论译者如何发挥其主体性,其翻译的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瑕,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把握好与 翻译过程中其它因素的协调。
陶渊明觉醒的艺术:古今一盏生命的煤油灯
作者:
林汉精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境界 诗歌模式 诗歌 陶渊明
描述: 出仕、徘徊、回归形成了陶渊明诗歌的模式。因此掌握徘徊与 回归的意识,体会其意函与 精神实质,是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的关键所在。无成之悲与 归隐之乐老在陶诗中交织、抗衡、争执、谈判,而最终诗人义无反顾,放弃仕途,选择了回归之路。这是一个生命觉醒的过程。生
全文: 出仕、徘徊、回归形成了陶渊明诗歌的模式。因此掌握徘徊与 回归的意识,体会其意函与 精神实质,是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的关键所在。无成之悲与 归隐之乐老在陶诗中交织、抗衡、争执、谈判,而最终诗人义无反顾,放弃仕途,选择了回归之路。这是一个生命觉醒的过程。生
晋宋之际佛道并兴及陶渊明、谢灵运诗境之研究
作者:
马晓坤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佛教 诗歌 魏晋南北朝 道教 陶渊明
描述: 本文以陶渊明、谢灵运为研究对象,在晋宋之际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寻绎出其思想与 时代思潮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基础而研究他们独具创意的诗歌境界,力求揭橥陶、谢在晋宋诗运转关时期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全文分前言与 正文两部分。前言主要介绍本专题研究的历史与 现状、文章所... >> 详细
全文: 本文以陶渊明、谢灵运为研究对象,在晋宋之际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寻绎出其思想与 时代思潮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基础而研究他们独具创意的诗歌境界,力求揭橥陶、谢在晋宋诗运转关时期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全文分前言与 正文两部分。前言主要介绍本专题研究的历史与 现状、文章所... >> 详细
儒释道文化光环之下的隐逸诗人——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王灵均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 宗教思想 佛教 道教 陶渊明 玄学 儒家
描述: 本文是对陶渊明思想的专题研究,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陶渊明生平和时代思潮。通过分析陶渊明的家庭环境,教育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和魏晋玄学对他的深远影响。他的归隐是经过再三反复才得以实现的,这是时代思潮的影响和他的个人愿望支配的共同结果。在隐居之后,他经受了种种考验和磨难,以前
全文: 、陶渊明与 佛教。我们通过对于陶渊明具体作品的考证,可以得出结论:他虽然与 庐山慧远佛教集团有交往,对于佛教有所了解,但是从根本上是不相信佛教的“神不灭论”、“因果报应说”。他的委运任化的观点是直接
高丽中期苏东坡热与 陶渊明文学的接受:以李仁老、陈华、李奎报为中心
作者:
李红燕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仁老 陈华 高丽中期 形象接受 苏东坡热潮 李奎报 陶渊明形象
描述: “苏东坡热潮”在高丽中期到达了顶点,其原因主要在于此时的宋朝和高丽两国具备了可以进行密切交流的环境,而且这与苏东坡的人品和他的诗文中强烈的魅力是分不开的。高丽的文人们想探索苏东坡爱国爱民的精神、不迎合腐败势力的刚直性格、洒脱的人生观、天人合一的思想、把困难化为忧患的意识和在文学方面卓越的表现力,通过
全文: 迎合腐败势力的刚直性格、洒脱的人生观、天人合一的思想、把困难化为忧患的意识和在文学方面卓越的表现力,通过创作诗歌传承自己的“苏东坡文化精神”。 “苏东坡热潮”是在学者们探索其与 陶渊明形象的密切联系中形成
上页
1
2
3
...
7
8
9
...
15
16
1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