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拟挽歌辞》的生死观
-
作者:
符箴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观 《拟挽歌辞》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的魏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拟挽歌辞》中对死亡的思考正体现了他的“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习惯和特点,试着分析《拟挽歌辞》所反映的死亡观和陶渊明思想的结合,论述《拟挽歌辞》在写作上的特点。
-
全文:陶渊明的魏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拟挽歌辞》中对死亡的思考正体现了他的“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习惯和特点,试着分析《拟挽歌辞》所反映的死亡观和陶渊明思想的结合,论述《拟挽歌辞》在写作上的特点。
-
从《拟挽歌辞》看陶渊明的死亡观
-
作者:
黄佳佳 来源: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拟挽歌辞》 陶渊明
-
描述:《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感于自身身世,吟咏死亡之作。陶渊明在这三首诗中将对死亡的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表达出一种“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风气和传统,分析《拟挽歌辞》在写作手法和内容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并试图阐发三首诗所体现的死亡观与陶渊明生平思想的契合之处。
-
全文:《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感于自身身世,吟咏死亡之作。陶渊明在这三首诗中将对死亡的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表达出一种“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风气和传统,分析《拟挽歌辞》在写作手法和内容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并试图阐发三首诗所体现的死亡观与陶渊明生平思想的契合之处。
-
陶渊明谢灵运与慧远
-
作者:
袁行霈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佛教 白莲社 《拟挽歌辞》 陶渊明 颜延之 庐山 遗民 《临终诗》 法师
-
描述:陶渊明(365—427)、谢灵运(385—433)、慧远(334—416),是晋宋之际思想文化界的三个杰出的代表人物,本文拟以慧远为坐标,衡量陶、谢二人的思想倾向,并为他们找到在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潮流中各自的恰当位置。 陶、谢虽然在世的共同时间达四十二年之久,但并没有资料证明他们有过直接的接触。他们
-
全文:陶渊明(365—427)、谢灵运(385—433)、慧远(334—416),是晋宋之际思想文化界的三个杰出的代表人物,本文拟以慧远为坐标,衡量陶、谢二人的思想倾向,并为他们找到在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潮流中各自的恰当位置。 陶、谢虽然在世的共同时间达四十二年之久,但并没有资料证明他们有过直接的接触。他们有一位共同的好朋友颜延之,颜延之曾接济过陶渊明,还为他撰写诔文;颜延之又曾和谢灵
-
陶渊明《拟古》九首新解
-
作者:
景蜀慧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统治者 《通鉴》 著作郎 《拟挽歌辞》 刘裕 陶渊明 田畴 形影神 拟古诗
-
描述:陶渊明《拟古》九首新解
-
浅说陶渊明诗酒精神
-
作者:
郭序文 来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本真存在 个体存在 传统思想 《拟挽歌辞》 陶渊明 知天乐命 诗酒精神 “真” 《陶渊明集序》
-
描述:南山脚下,一个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头戴竹笠,腰悬酒壶、采菊于东篱之边,表现出一副知天乐命、悠然自得的神情.他就是“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的陶潜,一位为后世人所景仰、所推崇备至、争相效仿的田园诗派的先祖.陶渊明出身于世宦之家,家道中贫,幼年饱学《老》《庄》《六经》,深受儒、道两家传统思想的影
-
全文:南山脚下,一个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头戴竹笠,腰悬酒壶、采菊于东篱之边,表现出一副知天乐命、悠然自得的神情.他就是“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的陶潜,一位为后世人所景仰、所推崇备至、争相效仿的田园诗派的先祖.陶渊明出身于世宦之家,家道中贫,幼年饱学《老》《庄》《六经》,深受儒、道两家传统思想的影
-
“欣慨交心”──陶渊明诗歌情感的多重性
-
作者:
蔡阿聪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诗歌 情感特征 《拟挽歌辞》 诗人形象 《自祭文》 个体生命 现实困境 田园诗 欣慨交心
-
描述:“欣慨交心”──陶渊明诗歌情感的多重性
-
全文:
-
建构人生的自然——从个性因素看陶渊明之归隐二题
-
作者:
裴登峰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人生境界 人生道路 生命意识 自我价值 建构人生 《拟挽歌辞》 个性因素 陶渊明 人生理想
-
描述:建构人生的自然──从个性因素看陶渊明之归隐二题裴登峰自从钟嵘提出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之说后,关于他的出仕与归隐的探究就一直歧异纷呈,仁智互见。概括地说,对陶渊明出佳的基本动因或真实原因的讨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因家贫,为口腹。二是同其他众多的古代...
-
全文:建构人生的自然──从个性因素看陶渊明之归隐二题裴登峰自从钟嵘提出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之说后,关于他的出仕与归隐的探究就一直歧异纷呈,仁智互见。概括地说,对陶渊明出佳的基本动因或真实原因的讨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因家贫,为口腹。二是同其他众多的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