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基于《桃花源诗并序》评述陶渊明的理想美
作者: 白莉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想社会  世外桃源  陶渊明  《桃花源诗并序》  和谐 
描述:人总是因拥有理想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在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时期,陶渊明面对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田园.当时的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面对这种现状,陶渊明也无可奈何,只好归隐田园.由于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中,亲自耕田实践,构造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人们
全文:哲人的某些理想社会和自己的理想社会相结合,构造成一个蕴含深厚底蕴的“乐土”文化传统,并显示出具有那个时代的新特点,是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和平安定的追求.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类向往美好和谐的社会,并且坚定不移地朝着美好和谐的社会走去.
无名的神:陶渊明诗歌的精神形态
作者: 雷文学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无名的神 
描述:富于哲思的大诗人的作品往往有一个显明的精神形态。陶渊明的诗歌所体现的主导思想既不 是佛家的,也不是道家的,当然更不是儒家反映民生现实的诗篇。他的诗歌的精神形态似乎是散漫的;然 而,正是他的诗歌在表达对生命的感激、对生命体验的真诚、对生命表达的纯粹上,在中国古代鲜有匹敌,以至于逼近现代生命哲学。从这个
全文:诗歌没有一个明确的精神形态与他独立的人格和精神品格、唯性为 适的性情有关,也与中国缺少宗教哲学传统有关。
柏拉图的“理想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比较研究
作者: 黄佳慧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柏拉图  陶渊明  乌托邦  理想国 
描述: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其政治理想的体现,它向世人描绘了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和阶级痕迹的未来理想社会。而中国诗人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诗并记》中也向世人勾勒了心中的桃花源。这个带有东方色彩的理想国是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自由平等,自食其力,幸福安乐的社会。但是这个桃花源是虚幻的,不能实现的乌托邦。东西方的理
全文:剥削压迫,人人自由平等,自食其力,幸福安乐的社会。但是这个桃花源是虚幻的,不能实现的乌托邦。东西方的理想国由于文化、民族传统、地域,甚至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诸多差异。却也有着相似之处。该论文从
古典乌托邦·乌托邦·反乌托邦:读陶渊明札记
作者: 鲁枢元  来源:阅江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乌托邦  生态批评 
描述:在空间上,桃花源是一个封闭自守、绝不与外交通的世界;在时间上,桃花源中的时间如果不说是停滞的,也该是循环的,周而复始的。桃花源正是由于守护了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才成了与外面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将莫尔、培根们的乌托邦对照陶渊明的桃花源,莫尔、培根的社会理想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是建立在柏拉图的《理想国》的
全文:、培根们的乌托邦对照陶渊明的桃花源,莫尔、培根的社会理想尽管各有侧重,但都是建立在柏拉图的《理想国》的理性主义传统之中的;陶渊明的桃花源则是建立在老庄哲学的社会理想之中的,如果还要将其称为乌托邦,那么
人格的化身:陶渊明诗中菊花的意象透视
作者: 黄兴华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品格  人格精神  菊花  陶渊明  田园诗  表征  屈原  人格素养  意象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但人们对陶渊明的景仰,并不仅仅在于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而更在于他的人格素养。这种人格素养在陶渊明一生所喜欢的菊花中反映出来。用花草来拟人并非陶渊明首创,早在《诗经》和《离骚》产生的时
全文:之苦时,更把这种手法运用得十分成熟完美。作为同样有成就的大诗人,陶渊明继承了屈原的优秀传统,在自己的诗歌创作里大量运用这一手法,借用花草等意象来成功表现自己的人格素养,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陶渊明一生中也
自然之子:陶渊明与华兹华斯
作者: 朱攸若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之子  大诗人  英格兰西北部  华兹华斯  陶渊明  诗歌意境  彭泽  十九世纪初  威廉·华兹华斯  大自然 
描述:公元五世纪初,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辞去了彭泽令的官职,回到浔阳江边躬耕自给,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生活。此时,在遥远的英伦三岛上,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撤克逊人还在北欧原野上漂泊,英国诗歌之父乔叟要到近千年之后才开始创作他的伟大诗篇《坎特伯雷故事》。然而,到了十九世纪初年,在英格兰西北部风光旖
全文:,并各自在本国诗歌发展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们同样力求摆脱传统的束缚,以清新朴素的语言,白描的艺术手法,深邃的思想内涵,创造出崇高的诗歌意境,尤其是他们二人在气质上坡为相似,表现为对大自然的神往,对山峦与溪流的迷恋,对羊群与飞鸟的喜爱,可以说是超越了时间与空间。
诗意地栖居与沉静的激情:对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的还原阐释
作者: 范子烨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种豆诗案  自然平淡  文本异文  经济基础 
描述:依据可靠的文献资料,通过细密的作品分析和文字辨析,笔者对《归园田居》的文本异文进行了甄别。在此基础上,对此组诗进行了全新的阐释:首先揭示了陶渊明隐逸生活的经济基础,通过与谢灵运的对比,阐释了陶氏田园诗与谢氏山水诗的成因以及陶、谢审美追求、诗学倾向乃至人格风范的巨大差异;其次开掘了此组诗与中国历史上第
全文:田园诗与谢氏山水诗的成因以及陶、谢审美追求、诗学倾向乃至人格风范的巨大差异;其次开掘了此组诗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狱种豆诗案的关系,深入分析了诗人的历史反思以及诗中蕴含的关心人的命运的宏伟旨趣,指出传统
鸟·酒·山——论陶渊明诗歌意象建构及其象喻意义
作者: 豆红桥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意象   
描述:文章从构成陶诗的相关主要意象-鸟、酒、山-入手探讨其建构方式,重点分析了鸟、酒、山三个主要意象所蕴含的丰富象征、喻比意义,指出三者的完美统一构成了陶渊明的生命轨迹.文章认为不同环境下的鸟儿实象征了陶渊明出处宦途的身影以及主要人生阶段的生命体验:积极入仕、归隐田园和委运大化的自由化身;陶诗中几乎篇篇有
全文:征了陶渊明出处宦途的身影以及主要人生阶段的生命体验:积极入仕、归隐田园和委运大化的自由化身;陶诗中几乎篇篇有酒,酒主要是韬晦保身、追求长寿、解忧遣怀和交友行乐的传统利良托;山的意象被赋予了艰难困苦、自由自然、羽化登仙和大化永恒的意义.笔者结合某些典型诗例的具体分析,从而揭示了陶渊明的思想特征及其心路历程.
《诗经》《庄子》与陶渊明的幽默论
作者: 苗慧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庄子》  幽默  《诗经》  《陶渊明集》 
描述: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通过对幽默与讽刺、滑稽的同异辨析,对幽默的内涵做出基本界定,总结出喜剧性、悲剧性和崇高性是幽默必须同时具备的,三者所占比重又决定了幽默的高下层次。以下三章选择《诗经》、《庄子》、《陶渊明集》这三个极能体现幽默精神的文本,来分析不同时期的幽默风格。希望通过对唐前幽默风格地梳理,以加
全文:活泼、生动有趣,开创了我国文学的幽默传统。其后的《庄子》、《陶渊明集》分别代表了他们那个时代幽默的最高成就,二者不同的幽默特色,又恰好代表了目前划分幽默的两大体系——硬幽默、软幽默。即庄子散文开创
陶渊明谢灵运的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 杨燕丽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诗文美学  陶渊  接受美学  人生美学 
描述:本文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角度出发,分析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形象。接受美学将美学活动分为四个环节:世界、作品、作者、读者。在这四个环节中,读者处于主导地位,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对作品中的空白进行分析,产生新的意义。陶渊明开田园诗歌的先声,谢灵运开山水诗的先河,二者所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均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陶
全文: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他们所创作的很多散文也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我们不仅可以从二者的诗文中发现许多关于文学创作的闪光点,而且可以从二者的诗文中探讨他们的人生美学追求,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的人生美学的意蕴
上页 1 2 3 ... 32 33 34 ... 35 36 3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