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鲁迅《野草》与陶渊明
作者: 翟偲存  来源:祖国(教育建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影神》  鲁迅  陶渊明  《野草》 
描述:陶渊明和鲁迅都有着对自由的强烈追求.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既可以感发人们的现实精神,又可挽救鲁迅的绝望和虚无.在“人的觉醒”的魏晋时期,陶渊明《形影神》引发了士人对人生价值选择和生命意义的探讨,同时,也对千年之后的鲁迅在创作散文诗《影的告别》时,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影的告别》与陶渊明《形、影、神三首》都
全文:,也对千年之后的鲁迅在创作散文诗《影的告别》时,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影的告别》与陶渊明《形、影、神三首》都以形与影的不同想法来展开思想上的矛盾,从中不难看出《影的告别》的艺术渊源,以及鲁迅与陶渊明在思想上的相通与差异.
儒家思想对陶渊明、苏轼、李白的影响之比较
作者: 传红  来源: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李白  陶渊明  苏轼  儒家 
描述:陶渊明、苏轼、李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文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苏轼、李白三人同样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他们三人的思想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在儒家思想的浸润下,他们的思想、行为表现方式又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呈现儒家思想对陶渊明、苏轼、李白的影响,比较其
全文:的浸润下,他们的思想、行为表现方式又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呈现儒家思想对陶渊明、苏轼、李白的影响,比较其间的差异,希望从中探寻三位先贤的思想精髓,从而启迪于现世人生。
论杜甫与陶渊明对田园的不同心态
作者: 吴增辉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杜甫  田园  出世  陶渊明  入世 
描述:杜甫与陶渊明都曾胸怀大志,都因理想破灭而辞官,而且杜甫心仪陶渊明,诗中大量化用陶渊明的诗句,并一再表现出归隐的念头,二人的经历及情趣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但二人辞官后的心态有着本质的不同。陶渊明对现实彻底失望,坚决归隐,追求个人的自由,守护心灵的安宁,完全是出世的心态;杜甫则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忧患社
全文:彻底失望,坚决归隐,追求个人的自由,守护心灵的安宁,完全是出世的心态;杜甫则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忧患社稷民生,渴望供职朝廷,是积极的入世心态。因而,杜甫并非陶渊明的继踵者。二人出世入世的不同心态深刻反映出晋宋与李唐时代精神的差异
陶渊明与张衡、束皙之关系发微——“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说续貂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束皙  陶渊明  《诗品》  锺嵘  张衡 
描述:本文从西方的"互文性"文本理论出发,揭示了陶渊明与张衡、束皙的关系,对嵘《诗品》品陶之说进行了补充。文章特别强调陈寅恪对古人"应具了解之同情"的态度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阐发和诗文的对照,表明了陶渊明对汉晋以来文学传统的继承。同时,本文对《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指出,陶渊明与张衡、
全文:对汉晋以来文学传统的继承。同时,本文对《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指出,陶渊明与张衡、束皙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其平生的志业与人生的践履亦有差异,但是,隐逸的情怀与脱俗的高趣,却是其共同的追求。由此,张衡的归田与束皙的贫居成为《归园田居》诗的深层文化背景,陶渊明也成为这两位作家的异代知音。
诗人自己的世界:从《茵尼斯弗利岛》谈叶芝与陶渊明的隐世诗歌
作者: 陈曦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陶渊明  区别  叶芝 
描述:爱尔兰诗人叶芝早期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他归隐的愿望,描写了许多幻想的仙境。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历来有不少学者认为二人的诗歌颇有相似之处。但是,二者所希冀的隐逸世界实际上却大不相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茵尼斯弗利岛》与陶渊明的诗歌,揭示叶芝渴望的是一种与精灵为伍的仙境,是虚幻的;而陶渊明追求的是
全文:对比分析《茵尼斯弗利岛》与陶渊明的诗歌,揭示叶芝渴望的是一种与精灵为伍的仙境,是虚幻的;而陶渊明追求的是躬耕田园,是真实的。本文探讨了二者的区别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
若即若离 神韵独具──—陶渊明与晋宋诗坛主潮关系略论
作者: 陈道贵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玄言诗  山水诗 
描述: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玄言、山水之变的诗坛主潮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受玄言诗风影响,陶诗有重思辨、含理语的现象;同时又能摆脱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弊端,以情理兼融见长。其田园诗篇虽多涉自然意象,却未尝以外物为独立题材。诗中所含田园之景,多属比兴、象征而以泛语叙述出之,与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创作追求外
全文:以外物为独立题材。诗中所含田园之景,多属比兴、象征而以泛语叙述出之,与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创作追求外在景物的客观再现有着明显的差异
陶渊明集文献问题研究
作者: 冉啟位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享年  陶渊明集  版本  异文 
描述:本论文是围绕陶渊明集进行文献问题的探讨性研究,其研究思路是在对陶渊明集相关文献研究情况的了解考察及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试图解决新问题。陶渊明集文献问题涉及众多,版本问题,校勘整理,生卒年等考证问题都属于陶集文献研究考察的范畴,但目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呈现难以再突破的
全文:。首先是对陶集异文的分类进行讨论,然后将陶集前四卷诗歌中存在的“多字异文”逐条列出,分析此类异文之间的差异,并解释出现此类异文差异的原因,以期对陶集异文研究做新的尝试。最后一章是对陶渊明享年问题的再讨
从诠释学角度看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英译
作者: 施佳莉  来源: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诠释学  陶渊明  田园诗  前理解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诗特点鲜明,诗歌中常常融入诗人"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以及渴望"归隐"和"躬耕田园"的感情。为了在翻译中保留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这些特色,译者应当对诗有深入的理解、正确的诠释。因而,有必要从诠释学角度探究译者的"前理解"和"前结构"。具体来说,译者应拥有关于"儒家"、"道家"和"佛
全文:,有必要从诠释学角度探究译者的"前理解"和"前结构"。具体来说,译者应拥有关于"儒家"、"道家"和"佛教"背景知识构成的"前结构",以及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生活的情感构成的"前理解",并且避免"前理解"、"前结构"造成主观的移情和预设。
陶渊明《闲情赋》管窥
作者: 陈杨高  来源:沧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闲情赋》  陶渊明 
描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长河中,曾有无数的论者对陶渊明的作品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概括。然而在其众多的作品中,《闲情赋》则是一篇长期被漠视的赋体。同时由于历代评论者鉴别能力和审美观点的不同,所得的结论也迥然相异。因此在今天重新看待这篇赋体时,在肯定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基础上,更应该探究陶渊明其深藏在人格魅
全文:也迥然相异。因此在今天重新看待这篇赋体时,在肯定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基础上,更应该探究陶渊明其深藏在人格魅力背后所呈现出的情感世界的升华。
北宋党争与苏轼的陶渊明情结
作者: 丁晓 沈松勤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记忆  和陶遣情  重新建构  朋党之争 
描述:作为"触媒",北宋党争激活并深化了苏轼对陶渊明的历史记忆,使之产生陶渊明情结;同时,在社会背景、文化结构和时代接受心理的共同影响下,苏轼根据现实处境的需要对陶渊明重新进行了诠释和建构。在习陶和陶过程中,苏轼将自身旷达超脱的精神气质注入到陶诗冲淡平和的外壳中,体现了特有的直面命运和"应物"的处穷哲理,
全文:过程中,苏轼将自身旷达超脱的精神气质注入到陶诗冲淡平和的外壳中,体现了特有的直面命运和"应物"的处穷哲理,并使其得以从中排遣情累,自我镇定,达到情感的内在超越和净化。
上页 1 2 3 ... 38 39 40 ... 43 44 4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