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137)
报纸(409)
学位论文(176)
图书(49)
会议论文(30)
新闻(13)
诗文作品(5)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3392)
人物生平 (409)
作品著述 (16)
缅怀纪念 (2)
珍贵图片 (2)
按年份分组
2017(61)
2016(218)
2015(233)
2014(245)
2013(292)
2012(284)
2011(295)
2010(329)
2008(211)
2007(189)
2006(129)
2004(102)
2003(89)
2001(52)
2000(62)
1999(37)
1997(37)
1996(47)
1991(27)
1986(21)
1985(38)
1984(17)
1983(19)
1981(13)
1979(8)
1978(15)
1957(5)
1954(2)
1953(2)
按来源分组
青年文学家(43)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1)
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
名作欣赏(33)
江西社会科学(32)
安徽文学(下半月)(21)
青春岁月(14)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0)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6)
语文学习(6)
羊城晚报(6)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5)
语文月刊(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4)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3)
人民文学(2)
史学月刊(2)
神州学人(1)
中文自学考试辅导(1)
语文天地·初中版(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1)
高中生之友:高一高二年级版(1)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古代绘画中的陶渊明
作者: 袁行霈 汤君  来源: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文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美学意蕴  陶潜  文化符号 
描述:现存关于陶潜的绘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潜为题材的绘画,可以看到陶潜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潜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所体现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及陶潜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全文:现存关于陶潜的绘画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潜为题材的绘画,可以看到陶潜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潜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所体现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及陶潜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陶渊明的入世和归隐
作者: 吕冬霞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陶渊明  入世 
描述: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隐士之一,但不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归隐。在归隐之前经历了几次入世,在入世与归隐之间流离的最终归隐,本文从外在因素对陶渊明的入世和归隐的影响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认为在当
全文: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隐士之一,但不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归隐。在归隐之前经历了几次入世,在入世与归隐之间流离的最终归隐,本文从外在因素对陶渊明的入世和归隐的影响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认为在当
从《桃花源诗》看陶渊明
作者: 张旭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道主义  陶渊明  《桃花源诗》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在《桃花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当归耕田园以后,和劳动人民接触频繁,因而在的思想中很自然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观点和要求。在仕途挫折、家境衰败的背景下,无奈地投身大自然找寻慰藉,寄托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在《桃花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当归耕田园以后,和劳动人民接触频繁,因而在的思想中很自然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观点和要求。在仕途挫折、家境衰败的背景下,无奈地投身大自然找寻慰藉,寄托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人间情怀与天人呼吸:论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作者: 吕菊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呼吸    疾病  死亡  人间情怀 
描述:陶渊明的人生态度是在常年的疾病和亲人的死亡挣扎和领悟中的结果,对生命热爱而又超脱、看似离世却又总依于人间的情怀,使在俗世的空气中作着天人的呼吸,体悟着生命的真谛,这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完美融合,我们可以在所表露出来的对"新"和"夕"这两个相悖的词语的喜爱中体察出来.
全文:陶渊明的人生态度是在常年的疾病和亲人的死亡挣扎和领悟中的结果,对生命热爱而又超脱、看似离世却又总依于人间的情怀,使在俗世的空气中作着天人的呼吸,体悟着生命的真谛,这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完美融合,我们可以在所表露出来的对"新"和"夕"这两个相悖的词语的喜爱中体察出来.
陶渊明的幸福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半岛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陶渊明,也曾入仕做过好几次官,但都是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如州祭酒,如参军,如主簿。义熙元年,41岁的陶渊明改任彭泽令后,某日,历史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历史事件发生了。于是,陶渊明赋《归去来》后“解绶去职”,结束了一度亦官亦隐的政治生涯,真正开始了的田园生活。其实,
全文:“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陶渊明,也曾入仕做过好几次官,但都是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如州祭酒,如参军,如主簿。义熙元年,41岁的陶渊明改任彭泽令后,某日,历史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历史事件发生了。于是,陶渊明赋《归去来》后“解绶去职”,结束了一度亦官亦隐的政治生涯,真正开始了的田园生活。其实,
陶渊明也是香艳文学高手
作者:暂无 来源:都市女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大众心目中的陶渊明,大约都是一个比较安静的老者。其实,这是上了文学的当,上了陶渊明的当。最近我发现除了金刚怒目,陶渊明还有一个大家所不熟悉的侧面:也是一个懂风情的男人,一个会香艳的作家。并不是如大家所想象的那么清心寡欲,至少,不是一直那么清心寡欲的。我的这一发现,当然不是凭空杜撰的,我有根据。
全文:大众心目中的陶渊明,大约都是一个比较安静的老者。其实,这是上了文学的当,上了陶渊明的当。最近我发现除了金刚怒目,陶渊明还有一个大家所不熟悉的侧面:也是一个懂风情的男人,一个会香艳的作家。并不是如大家所想象的那么清心寡欲,至少,不是一直那么清心寡欲的。我的这一发现,当然不是凭空杜撰的,我有根据。
桃源 陶渊明的浪漫桃花源
作者:暂无 来源:辽沈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大众心目中的陶渊明,大约都是一个比较安静的老者。其实,这是上了文学的当,上了陶渊明的当。最近我发现除了金刚怒目,陶渊明还有一个大家所不熟悉的侧面:也是一个懂风情的男人,一个会香艳的作家。并不是如大家所想象的那么清心寡欲,至少,不是一直那么清心寡欲的。我的这一发现,当然不是凭空杜撰的,我有根据。
全文:大众心目中的陶渊明,大约都是一个比较安静的老者。其实,这是上了文学的当,上了陶渊明的当。最近我发现除了金刚怒目,陶渊明还有一个大家所不熟悉的侧面:也是一个懂风情的男人,一个会香艳的作家。并不是如大家所想象的那么清心寡欲,至少,不是一直那么清心寡欲的。我的这一发现,当然不是凭空杜撰的,我有根据。
陶渊明 不爱名利独爱酒
作者:暂无 来源:华商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渊明一生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可是由于家贫,不能常常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了,时常请喝酒。一去,总是喝得酩酊大醉。关于陶渊明喝酒的传说很多。如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又如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
全文:陶渊明一生不图名利,不慕虚荣,就是特别喜欢喝酒,可是由于家贫,不能常常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了,时常请喝酒。一去,总是喝得酩酊大醉。关于陶渊明喝酒的传说很多。如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又如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
陶渊明劝学
作者:暂无 来源:素质教育博览(小学低年级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  小学  《陶渊明劝学》 
描述:陶渊明隐居田园后,有个读书少年向求教:“老先生,我非常敬佩(jingpei)您的渊(yuan)博知识,请告诉我,您年少读书时有什么妙法?”
全文:陶渊明隐居田园后,有个读书少年向求教:“老先生,我非常敬佩(jingpei)您的渊(yuan)博知识,请告诉我,您年少读书时有什么妙法?”
陶渊明的脱俗与入俗
作者: 李春芳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入俗  脱俗  闲情赋并序  矛盾思想 
描述:陶渊明的《闲情赋》一向惹人争议,萧统认为白璧微瑕、劝百风一;苏轼认为好色而不淫。《闲情赋并序》既反映出陶渊明的脱俗之处也流露出的入俗之处。陶渊明的思想是复杂的和矛盾的,其根源在于中国传统儒道佛和《诗经》文化对的浸染。
全文:陶渊明的《闲情赋》一向惹人争议,萧统认为白璧微瑕、劝百风一;苏轼认为好色而不淫。《闲情赋并序》既反映出陶渊明的脱俗之处也流露出的入俗之处。陶渊明的思想是复杂的和矛盾的,其根源在于中国传统儒道佛和《诗经》文化对的浸染。
上页 1 2 3 ... 13 14 15 ... 26 27 2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