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略论唐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
-
作者:
殷春华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辛弃疾 唐宋词 陶渊明意象 苏轼 陶渊明之风
-
描述:陶渊明意象在唐宋词中从开始引入到成熟运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旨在从纵向角度对唐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从而考察陶渊明意象在唐宋词中的演进历程及其对词体意境所产生的拓宽与提升作用。全文共分八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写作目的
-
全文:陶渊明意象在唐宋词中从开始引入到成熟运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旨在从纵向角度对唐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从而考察陶渊明意象在唐宋词中的演进历程及其对词体意境所产生的拓宽与提升作用。全文共分八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写作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深入剖析唐宋词中陶渊明意象所包含的三大主要思想内涵,即风流自适的闲雅情韵、寄身山林的隐逸情志和坚持真我的高洁人格。下文紧扣这三大主要思想内涵在词中的展现状况来论述陶渊明意象在唐宋词中的运用情况。 第二章概括分析陶渊明意象在唐五代词中的萌芽状态,并从词体自身的发展状况、词人的创作心态及当时词坛上的主流词风这三个角度论述陶渊明意象在唐五代词中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论述苏轼对陶渊明意象入词渠道的拓宽以及苏门词人对陶渊明意象之隐逸思想内涵的发扬。随着词坛中陶渊明意象的不断涌现与成熟,“陶渊明之风”即陶渊明意象的三大主要思想内涵不再是诗文领域中的专利,它们开始被更多词人引入词中并逐步在词坛弥漫开来。 第四章论述“陶渊明之风”在南宋词坛的弥漫情况。主要有两大内容:其一,陶渊明意象之隐逸思想内涵在南宋词坛得到进一步的发扬,不仅有更多成熟的陶渊明意象被用来反映隐逸情志,而且它们所反映的隐逸思想内涵中包含着更为丰富与更具现实意义的思想情感;其二,陶渊明意象之闲雅情韵在南宋词坛中得到广泛的展现,这不仅表现在成熟陶渊明意象的增多上,还表现在退隐之心或出世之情等思想情感的融入丰富了陶渊明意象之闲雅情韵的内涵。 第五章通过辛弃疾的“停云情味”对陶渊明意象之高洁人格意蕴在词坛中的展现进行论证,以此呈现出陶渊明意象之高洁人格意蕴在辛弃疾词中的突出体现以及陶渊
-
王安石与陶渊明:兼论北宋诗人的慕陶
-
作者:
赵鲲 来源: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安石 陶渊明 北宋诗人 慕陶
-
描述:在慕陶史上,宋代文人对陶渊明文学风格和人格精神的认识渐趋深化和丰富,把陶渊明推崇到了和杜甫相提并论的程度。这也标志着中国文化的某种成熟。这种慕陶之风,在北宋中期大炽,尤以苏轼的和陶诗及陶渊明评论为著名。但如若留心王安石,会发现他对陶渊明的喜爱不在东坡之下,虽无正式的陶渊明评论,但在其诗中,却屡屡述及
-
全文:在慕陶史上,宋代文人对陶渊明文学风格和人格精神的认识渐趋深化和丰富,把陶渊明推崇到了和杜甫相提并论的程度。这也标志着中国文化的某种成熟。这种慕陶之风,在北宋中期大炽,尤以苏轼的和陶诗及陶渊明评论为著名。但如若留心王安石,会发现他对陶渊明的喜爱不在东坡之下,虽无正式的陶渊明评论,但在其诗中,却屡屡述及渊明,对此,我们的文学史有所忽略。故本文通过王安石作品,特将安石和渊明的关系缕出,并兼及北宋诗人的慕陶情况,以供文学史之着意。
-
宋元文人陶渊明情结的文化审视
-
作者:
高文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元文人 特质 隐逸风尚 陶渊明情结 文化审视
-
描述:历代无数文人与陶渊明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形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陶渊明情结”。中国文学发展到宋代注重理性思辩与沉静意蕴相杂糅的雅文学范式,再到元代演变为雅俗合流,俗文化逐步占据主流地位的俗文化格局,其形成均与宋元文人的陶渊明情结存在莫相分离的关系。 宋元文人产生了较之唐代文人更为普遍的隐逸风尚及陶渊
-
全文:历代无数文人与陶渊明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形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陶渊明情结”。中国文学发展到宋代注重理性思辩与沉静意蕴相杂糅的雅文学范式,再到元代演变为雅俗合流,俗文化逐步占据主流地位的俗文化格局,其形成均与宋元文人的陶渊明情结存在莫相分离的关系。 宋元文人产生了较之唐代文人更为普遍的隐逸风尚及陶渊明情结,反映出宋元文化的多面视角,以宋代诗人林逋与元杂剧作家马致远为代表。宋代诗人林逋一生崇陶,不仅没有步入仕途,而且还以此自我标榜。其“陶渊明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清逸幽雅生活中的隐逸高趣;孤高傲世情怀中的狷介乐道;山水自适心境中的闲适幽深。在历代众多的诗人中,林逋是崇陶效陶最为用心且最为彻底付诸于行动的。 相比之下,元代文人马致远的隐逸与东晋诗人陶渊明真正归于冲淡平和的隐逸并非完全相同。马致远在特殊的社会氛围中把隐逸文化精神发展到极至,构成元代文人“后陶渊明情结”的重要内涵,表现为在对污渎现实的参破与觉醒中,其人生观念与审美意绪的极力张扬,主体人格与生命意识的狂飙突进,不甘与无奈之中的游戏人生,代表着元代俗文学锐意创新的审美倾向。 宋代诗人苏轼与元代诗人刘因的和陶诗蕴涵着特殊的文学意义和美学意义,但同是和陶,两者却各具不同特质。
-
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
-
作者:
袁行霈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
-
晋宋易代及陶渊明晚年的心态
-
作者:
向彪 来源: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晋宋易代 心态 晚年 陶渊明 中国
-
描述:晋宋易代及陶渊明晚年的心态
-
陶渊明四言诗的特色及晋宋四言诗的衰微
-
作者:
农作丰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四言诗的特色及晋宋四言诗的衰微
-
宋末爱国士人与陶渊明的深刻共鸣
-
作者:
李剑峰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宋末爱国士人与陶渊明的深刻共鸣
-
《文人雕龙》不提陶渊明乃因渊明入宋辨
-
作者:
力之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陶渊明 宋朝 《文人雕龙》
-
描述:《文人雕龙》不提陶渊明乃因渊明入宋辨
-
陶渊明〈读史述九章〉笺证(据宋李公焕《笺注》本为底本)
-
作者:
王叔岷 来源: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读史述九章〉笺证(据宋李公焕《笺注》本为底本)
-
陶渊明〈读史述九章〉笺证(据宋李公焕《笺注》本为底本)
-
作者:
王叔岷 来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陶渊明〈读史述九章〉笺证(据宋李公焕《笺注》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