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古代文人的归宿:从屈原到陶渊明
作者: 于翠玲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采菊  生活道路  魏晋风流  宋易  士不遇赋  古代文人  两汉时期  元代文人  江时  以身 
描述:当屈原以身殉志、投入汨罗江时,绝对无法想到:那一时激起的波浪会在历代文人心中产生久远难平的震荡。如果说两汉时期,文人们还在争论着屈原的归宿到底有无意义?那么,到了晋、宋易代之际,当采菊东篱、悠然自得的士陶渊明,以自作挽辞、平淡而终的形象,向人们昭示了一条田园隐居的生活道路之后,屈原与陶渊明,便作为
全文:士陶渊明,以自作挽辞、平淡而终的形象,向人们昭示了一条田园隐居的生活道路之后,屈原与陶渊明,便作为两种不同的人生归宿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经常加以比较的对象。这正像失意的元代文人所感慨的:"试问屈原醒,争似渊
陶渊明的人格结构
作者: 赵婧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我  陶渊明  本我  超我 
描述:本文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分析陶渊明的人格结构,认为陶渊明的本我是“性本爱丘山”的闲适淡如;自我是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仕与隐、与富等苦闷中的“履运增慨然”;超我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刹那间濒临顶峰的审美体验与“纵浪大化中”的释然。陶渊明的人格精神影响深远,是因为他没有囿于自我,而是
全文:本文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分析陶渊明的人格结构,认为陶渊明的本我是“性本爱丘山”的闲适淡如;自我是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仕与隐、与富等苦闷中的“履运增慨然”;超我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人生沉浮,在舍得中进退:探索陶渊明的心路历程
作者: 许学丽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出身孤,以军功而达显贵,官至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陶侃亡故后,衰败相继,家境急剧沦落。其祖父陶茂做了太守,陶渊明说他为官"直云二台",以耿直方正闻名,必定在官场上混不圆转。其父陶
全文: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出身孤,以军功而达显贵,官至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陶侃亡故后,衰败相继,家境急剧沦落。其祖父陶茂做了太守,陶渊明说他为官"直云二台",以耿直方正闻名,必定在官场上混不圆转。其父陶
浅论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薛伯平  来源:甘肃教育督导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和土地息息相连。走进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你会发现,描写土地、讴歌田园生活的诗歌——田园独占一隅,且清幽淡雅,使人赏心悦目。在这块土地上,先是陶渊明辛勤耕耘,首开奇葩;而后,孟浩然移花接木,悉心培养,遂使田园——这道独特的风景花海如潮,香飘千古。 一、陶渊明田园的特点 陶渊明(
全文:移花接木,悉心培养,遂使田园——这道独特的风景花海如潮,香飘千古。 一、陶渊明田园的特点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少时孤,加上当时晋室衰微,统治阶级内部斗争
从陶渊明到沈从文的桃源梦:浅析中国人桃源情结的变迁
作者: 宁汉娟  来源: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源  变迁  桃源情结 
描述:〈桃花源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公元421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这里与世无争,自给自足,恬静悠闲。这是也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国文人梦寐以求的心中归宿——桃花源。在积
全文:〈桃花源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公元421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这里与世无争,自给自足,恬静悠闲。这是也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国文人梦寐以求的心中归宿——桃花源。在积
[0图]陶渊明
作者: 傅东华选注 朱经农 王云五  来源: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份:192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陶渊明
[0图]陶渊明
作者:   陶潜 傅东华选注  来源:商务印书馆 年份:193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选集)  东晋时代  年代:  中国  学科:  古典诗歌(地点: 
描述:陶渊明
陶渊明与王绩的归隐比较研究
作者: 玉弩  来源:东疆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绩  田园  隐逸诗人  世道  老庄之道  陶渊明  逸趣  隐居生活  人格  比较研究 
描述:陶渊明和王绩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末宋初,王绩生活于隋末唐初.世道的跌宕,朝代的更替,礼乐的崩溃,官场的凶险无情地将他们的理想化为泡沫,现实社会的污浊与人格高洁的巨大反差,只能给他们带来悲剧的人生.人活于世,皆以对自身价值与现实的权衡来调控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因为陶渊明、王绩珍
全文:陶渊明和王绩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末宋初,王绩生活于隋末唐初.世道的跌宕,朝代的更替,礼乐的崩溃,官场的凶险无情地将他们的理想化为泡沫,现实社会的污浊与人格高洁的巨大反差,只能给他们带来悲剧的人生.人活于世,皆以对自身价值与现实的权衡来调控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因为陶渊明、王绩珍重自己的理想、人格,故“遇乱世不为苟存,不如避之以浩吾行.”他们几仕几隐,最终告别了官场,隐居田园,陶然于田园山水的清静,固守于粗茶淡饭的清贫,悠游于精神世界的自逸.他们都有良好的秉赋,相似的生活经历、修养、气质与情趣.也都有崇尚自然的思想,他们都以他们独特的行止与才华,真朴地歌唱自己的田园生活、思想和情愫,而这些都为我们比较研究这两位隐逸诗人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陶渊明与王绩的归隐比较研究
作者: 玉弩  来源: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绩  田园  隐逸诗人  世道  老庄之道  陶渊明  逸趣  隐居生活  人格  比较研究 
描述:陶渊明和王绩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末宋初,王绩生活于隋末唐初.世道的跌宕,朝代的更替,礼乐的崩溃,官场的凶险无情地将他们的理想化为泡沫,现实社会的污浊与人格高洁的巨大反差,只能给他们带来悲剧的人生.人活于世,皆以对自身价值与现实的权衡来调控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因为陶渊明、王绩珍
全文:陶渊明和王绩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逸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末宋初,王绩生活于隋末唐初.世道的跌宕,朝代的更替,礼乐的崩溃,官场的凶险无情地将他们的理想化为泡沫,现实社会的污浊与人格高洁的巨大反差,只能给他们带来悲剧的人生.人活于世,皆以对自身价值与现实的权衡来调控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因为陶渊明、王绩珍重自己的理想、人格,故“遇乱世不为苟存,不如避之以浩吾行.”他们几仕几隐,最终告别了官场,隐居田园,陶然于田园山水的清静,固守于粗茶淡饭的清贫,悠游于精神世界的自逸.他们都有良好的秉赋,相似的生活经历、修养、气质与情趣.也都有崇尚自然的思想,他们都以他们独特的行止与才华,真朴地歌唱自己的田园生活、思想和情愫,而这些都为我们比较研究这两位隐逸诗人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挽歌为谁而作——读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作者: 胡晓明  来源: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隐者  陶渊明  死生  小说解读  陈翔鹤  文人 
描述:《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鹤(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描写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东林寺访友、田间漫步、席间闲谈、榻上凝思等几个晚年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陶渊明对生
全文:《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鹤(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描写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东林寺访友、田间漫步、席间闲谈、榻上凝思等几个晚年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陶渊明对生死问题平静坦然和对世事清醒超越的态度,刻画了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旷达宁远、清贫自守的性格。作品大胆突破当时文学写作方面的不少禁区,塑造出一个坦然面对生死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将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与心理活动的描写结合起来,语言质朴平易,但又具有浓郁的知识分子特色。本文从四个方面描述对这篇小说及作者创作的解读体会。
上页 1 2 3 ... 15 16 17 ... 455 456 45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