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遇见陶渊明
作者: 邹贤慧  来源:珠江水运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想社会  不求甚解  形象  陶诗  桃花源记  田园世界  精灵  陶渊明  自画像  自食其力 
描述:初识陶渊明,是在他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里,诗中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自食其力,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诗句。头脑中陶公形象的逐渐清晰,是在读到他的《五柳先生传》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在诗人的自画像中,俨然看到了
全文:初识陶渊明,是在他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里,诗中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自食其力,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诗句。头脑中陶公形象的逐渐清晰,是在读到他的《五柳先生传》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在诗人的自画像中,俨然看到了一个寡言喜静,不慕名利,好读书又乐在其中的诗人形象。
经典何以被戏仿——由《读诗·陶渊明》看古诗词鉴赏类图书出版
作者: 刘洁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法作品  时代问题  陶渊明  古诗词鉴赏  系列丛书  图书出版  戏仿  读诗 
描述:《读诗·陶渊明》是新思想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书将书法作品图片与诗文解读相结合,虽然以"创新"作为新思想的主旨所在,但实为借用古人的人生态度来反观时代问题,通篇洋溢着作者对"道""仁"等先秦哲人理念的观照,并不惜笔墨过度诠释靖节先生诗句来抒发文化信仰和文化传承的自我胸臆,让人不得不产生质疑:作为古典诗
全文:《读诗·陶渊明》是新思想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书将书法作品图片与诗文解读相结合,虽然以"创新"作为新思想的主旨所在,但实为借用古人的人生态度来反观时代问题,通篇洋溢着作者对"道""仁"等先秦哲人理念的观照,并不惜笔墨过度诠释靖节先生诗句来抒发文化信仰和文化传承的自我胸臆,让人不得不产生质疑:作为古典诗词的经典代表,曾被钟嵘、萧统、王国维、叶嘉莹等古今大家一致推崇的陶潜作品如何就变成了今人调侃古人、感慨
试论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作者: 周娟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风  陶渊明  人格 
描述: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青少年时期,心系天下苍生,希望通过仕途来改善社会弊端现实,可惜结果备尝沉浮之苦,虽曾寄身仕宦,但终究露失望之态;晚年看淡仕途与人生,转而将济世的大理想抱负化作对"桃花源"安宁社会的向往,但其内心的品格无疑不表露于其诗句
全文: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青少年时期,心系天下苍生,希望通过仕途来改善社会弊端现实,可惜结果备尝沉浮之苦,虽曾寄身仕宦,但终究露失望之态;晚年看淡仕途与人生,转而将济世的大理想抱负化作对"桃花源"安宁社会的向往,但其内心的品格无疑不表露于其诗句之中。本文就生平故事和作品的分析,来论述一下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由《河岳英灵集》看殷璠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卢燕新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殷璠  陶渊明  选评诗人诗什  接受  《河岳英灵集》 
描述:唐人选唐诗自刘孝孙《古今类序诗苑》始、至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评内容及于陶渊明者,唯《续诗苑英华》等一二种而已.虽然,《河岳英灵集》品评诗人未及陶渊明,但是,该集选录田园诗、评品田园诗句、选王维《偶然作》其四与崔颢《结定襄狱效陶体》,据此等可见殷璠对陶渊明的接受,亦可管窥陶渊明对唐人的影响.研究此等
全文:唐人选唐诗自刘孝孙《古今类序诗苑》始、至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评内容及于陶渊明者,唯《续诗苑英华》等一二种而已.虽然,《河岳英灵集》品评诗人未及陶渊明,但是,该集选录田园诗、评品田园诗句、选王维《偶然作》其四与崔颢《结定襄狱效陶体》,据此等可见殷璠对陶渊明的接受,亦可管窥陶渊明对唐人的影响.研究此等,不仅可探究殷璠的诗学主张,厘清陶渊明对唐代文士与唐代文学的影响,亦可管窥唐文士与唐选诗理论家接受陶渊明的历程、探赜其发展变化规律.
想起陶渊明
作者: 陈瑞霞  来源:河北自学考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幸福生活  诗句 
描述:说起陶渊明,总会惹得不少人羡慕,认为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小日子才是幸福生活。而实际上,陶渊明在写下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的时候,生活不仅很不幸福,甚至已经到了困苦不堪的地步。四十一岁那年,陶渊明觉得那个破县长干着实在没劲,工资待遇不怎么样,还要穷于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和敲诈勒索。于是,连辞职报
全文:说起陶渊明,总会惹得不少人羡慕,认为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小日子才是幸福生活。而实际上,陶渊明在写下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的时候,生活不仅很不幸福,甚至已经到了困苦不堪的地步。四十一岁那年,陶渊明觉得那个破县长干着实在没劲,工资待遇不怎么样,还要穷于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和敲诈勒索。于是,连辞职报告都没打,一路高歌归去来兮,跑回乡下老家去了。
陶渊明的菊花与南山
作者: 徐建委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寿  菊花酒  终南山  延缓衰老  道教  陶渊明  袁行霈  天师道  魏晋时代  丹药 
描述: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是他辞官归隐十几年后的作品,大约写于他66岁之时。其中的第五首最为有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更是广为传诵,其气息、意境、格调均冲淡高逸,渺不可追。袁行霈先生评价此诗说:"在偶一举首之间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山交融为一体。日夕之山气、相与之归鸟,诸般景物仿佛不在外界
全文: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是他辞官归隐十几年后的作品,大约写于他66岁之时。其中的第五首最为有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更是广为传诵,其气息、意境、格调均冲淡高逸,渺不可追。袁行霈先生评价此诗说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审美意识
作者: 杨晓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审美意识  陶渊明 
描述: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陶渊明的诗句在人格的审美层面上做到了儒道互补,在田园的审美层面上虚静淡然,在社会的审美层面上则和谐敦厚,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食粮和美学范本。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审美意识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陶渊明
全文: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陶渊明的诗句在人格的审美层面上做到了儒道互补,在田园的审美层面上虚静淡然,在社会的审美层面上则和谐敦厚,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食粮和美学范本。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审美意识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陶渊明诗歌中的人格审美意识、田园审美意识以及社会审美意识。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审美意识
作者: 杨晓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审美意识  陶渊明 
描述: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陶渊明的诗句在人格的审美层面上做到了儒道互补,在田园的审美层面上虚静淡然,在社会的审美层面上则和谐敦厚,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食粮和美学范本。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审美意识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陶渊明
全文: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陶渊明的诗句在人格的审美层面上做到了儒道互补,在田园的审美层面上虚静淡然,在社会的审美层面上则和谐敦厚,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食粮和美学范本。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审美意识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陶渊明诗歌中的人格审美意识、田园审美意识以及社会审美意识。
试论陶渊明的归隐
作者: 卢洪昭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抱负  人生无常  主薄  九首  晋安帝  现实主义诗人  隐逸诗  玄学思想  二姓  刘敬宣 
描述:陶渊明(公元365年—427年)是东晋著名的诗人和隐士。钟蝾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鲁迅先生说他“是我们中同赫赫有名的大隐”一说到“隐士”,人们就会联想起鲁迅说的另一话:“隐士和官僚是最接近的。”因而肯定陶渊明是隐士,似乎就等于否定了陶渊明的人格及其作品。一些人也正是用这种政治图解式的报论方法
全文:陶渊明(公元365年—427年)是东晋著名的诗人和隐士。钟蝾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鲁迅先生说他“是我们中同赫赫有名的大隐”一说到“隐士”,人们就会联想起鲁迅说的另一话:“隐士和官僚是最接近
试论陶渊明的归隐
作者: 卢洪昭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政治抱负  主薄  猛志  刘裕  鲁迅  陶渊明  彭泽  桓温  玄学思想 
描述:陶渊明(公元365年—427年)是东晋著名的诗人和隐士。钟蝾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鲁迅先生说他“是我们中同赫赫有名的大隐”一说到“隐士”,人们就会联想起鲁迅说的另一话:“隐士和官僚是最接近的。”因而肯定陶渊明是隐士,似乎就等于否定了陶渊明的人格及其作品。一些人也正是用这种政治图解式的报论方法
全文:陶渊明(公元365年—427年)是东晋著名的诗人和隐士。钟蝾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鲁迅先生说他“是我们中同赫赫有名的大隐”一说到“隐士”,人们就会联想起鲁迅说的另一话:“隐士和官僚是最接近
上页 1 2 3 ... 15 16 17 ... 25 26 2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