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458)
报纸(942)
图书(482)
学位论文(233)
会议论文(58)
新闻(23)
诗文作品(23)
视频(18)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7231)
人物生平 (942)
作品著述 (34)
影音制品 (18)
缅怀纪念 (12)
珍贵图片 (3)
按年份分组
2017(193)
2016(479)
2015(495)
2014(480)
2013(550)
2012(538)
2011(551)
2008(428)
2007(357)
2005(210)
2004(201)
2003(199)
2002(181)
2001(142)
2000(130)
1998(129)
1996(94)
1995(78)
1994(93)
1993(70)
1990(62)
1989(62)
1988(71)
1987(60)
1985(94)
1979(15)
1970(1)
1956(9)
1927(2)
1909(4)
按来源分组
九江师专学报(131)
-1(122)
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0)
江西社会科学(51)
北京:中华书局(3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1)
北方论丛(16)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0)
北京:文津出版社(8)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7)
北京:线装书局(6)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5)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5)
语文园地(5)
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5)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4)
长沙:岳麓书社(4)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3)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3)
扬州:广陵书社(2)
北京:作家出版社(1)
北京:京华出版社(1)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
江苏广陵书社(1)
香港文文出版社(1)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略论陶渊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作者: 刘继才 闵振贵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样性  中国文学史  艺术风格  鲁迅  陶渊明 
描述:在四、五世纪之间,在中国江南的上空曾高悬着一颗新星。它以独特的光芒照耀着当时云雾笼罩的文坛,并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一直闪烁着不灭的光辉。这颗新星,就是曾被鲁迅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头等人物”——陶渊明
全文:在四、五世纪之间,在中国江南的上空曾高悬着一颗新星。它以独特的光芒照耀着当时云雾笼罩的文坛,并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一直闪烁着不灭的光辉。这颗新星,就是曾被鲁迅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头等人物”——陶渊明
陶渊明简论
作者: 王拾遗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柴桑  儒家思想  现实主义  阶级矛盾  秦始皇  现实生活  陶渊明  杂诗  荆轲 
描述:关于陶渊明(以下简称陶)归隐的性质问题,争论多年,至今未能统一认识。问题虽小,它涉连着对陶诗的评价,甚至对陶本人的评价,实有进一步明确的必要。近来学习陶诗,偶有所感,愿对此问题谈点看法。
全文:关于陶渊明(以下简称陶)归隐的性质问题,争论多年,至今未能统一认识。问题虽小,它涉连着对陶诗的评价,甚至对陶本人的评价,实有进一步明确的必要。近来学习陶诗,偶有所感,愿对此问题谈点看法。
陶渊明的两次飞跃(提纲)
作者: 张铨锡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第一次飞跃  社会状态  杜甫  田园  远人村  第二次飞跃  两次飞跃  陶渊明  金刚怒目  作品 
描述:陶渊明“浑身静穆”固然不对,再加上一点“金刚怒目”也并不就对。鲁迅说的是要“顾及全篇”、“全人”,顾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陶渊明的生活、思想有其变化的过程。归田是陶渊明一生的转折点。虽然,在紧密结合这个转折来分析他的作品思想风格的变化上,我们做得还不够;但这个变化却是明显的,大家都注意到了。
全文:陶渊明“浑身静穆”固然不对,再加上一点“金刚怒目”也并不就对。鲁迅说的是要“顾及全篇”、“全人”,顾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陶渊明的生活、思想有其变化的过程。归田是陶渊明一生的转折点。虽然,在紧密结合这个转折来分析他的作品思想风格的变化上,我们做得还不够;但这个变化却是明显的,大家都注意到了。
陶渊明美学思想刍论
作者: 胡治洪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矫厉  美学思想  美学观  社会美  刍论  陶渊明  美学形态  真淳  伦理思想  “真” 
描述:陶渊明的美学思想,是受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学术思想昕制约的。从传世的百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学术诸观念是相当复杂甚至矛盾的。从而使他的美学思想呈现出多样的、甚至相互对立的形态。
全文:陶渊明的美学思想,是受他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学术思想昕制约的。从传世的百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学术诸观念是相当复杂甚至矛盾的。从而使他的美学思想呈现出多样的、甚至相互对立的形态。
试论陶渊明“桃花源”理想的社会根源
作者: 高黎明  来源: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社会根源  浔阳  桃花源  战乱  徭役  刘裕  陶渊明  武陵蛮  秋熟 
描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动人的构思,它光辉的思想,一直吸引着人们.本文想就以下六个方面对形成桃花源理想的社会根源作一探索:一、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东晋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生在东晋偏安、晋宋易代的时
全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动人的构思,它光辉的思想,一直吸引着人们.本文想就以下六个方面对形成桃花源理想的社会根源作一探索:一、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陶渊明(365—427
陶渊明是隐逸诗人吗?
作者: 高宇平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门阀世族  政治抱负  隐逸诗人  不同角度  陶渊明  杂诗  江州刺史  统治阶级  田园诗人  政治情怀 
描述:陶渊明被称称为“隐逸诗人”最早见于钟嵘《诗品》。这一说法曾引起历代研究者的关注,不少论者虽然曾从不同角度发表过许多意见,但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竟陶渊明是不是“隐逸诗人”,至今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全文:陶渊明被称称为“隐逸诗人”最早见于钟嵘《诗品》。这一说法曾引起历代研究者的关注,不少论者虽然曾从不同角度发表过许多意见,但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竟陶渊明是不是“隐逸诗人”,至今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美
作者: 郭满录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士大夫阶层  人民性  追求名利  陶渊明  田园诗  逃避现实  文学史  艺术美  立身  魏晋时代 
描述:在我国文学史上,自陶渊明始,形成了所谓田园诗派。但读其诗作,我以为只有陶渊明的田园诗独一无二,其他大都缺乏田园真味。下面试从三个方面谈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美。纯真的美魏晋时代,士大夫多逃避现实,隐逸之风大炽。但有个特点,即隐者不必尽遁迹山泽林薮或回归田庐躬耕,而是立身朝廷,高官厚禄;但不营世务,静默
全文:在我国文学史上,自陶渊明始,形成了所谓田园诗派。但读其诗作,我以为只有陶渊明的田园诗独一无二,其他大都缺乏田园真味。下面试从三个方面谈谈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美。纯真的美魏晋时代,士大夫多逃避现实,隐逸
关于陶渊明《饮酒》诗的两个问题
作者: 纪永祥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固穷节  介然  任真自得  陶渊明  心情  人生观  为贫而仕  次酒  “真”  两个问题 
描述:探讨陶渊明的归隐问题,需要先讨论一下他的出仕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陶渊明出仕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为贫而仕”。这个观点当然不是凭空臆测的无稽之谈。因为,陶渊明确实屡申此意。他回忆自己
全文:探讨陶渊明的归隐问题,需要先讨论一下他的出仕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陶渊明出仕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为贫而仕”。这个观点当然不是凭空臆测的无稽之谈。因为,陶渊明确实屡申此意。他回忆自己
试论陶渊明的归隐和他的田园诗
作者: 张兴彦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猛志  自然景物  田园生活  老庄思想  陶渊明  田园诗  官场  农村生活  感士不遇  《桃花源诗并记》 
描述:陶渊明象历来出身于封建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一样,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有所作为。但在当时的社会里,他的志向抱负很难实现。东晋末年门第高于一切,士家大族凭借“九品中正制”把持仕途,造成“世胄蹑高位,英俊
全文:陶渊明象历来出身于封建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一样,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有所作为。但在当时的社会里,他的志向抱负很难实现。东晋末年门第高于一切,士家大族凭借“九品中正制”把持仕途,造成“世胄蹑高位,英俊
陶渊明与魏晋玄学
作者: 姚汉荣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门阀世族  陈寅恪  道家  朱熹  儒家思想  陶渊明  魏晋玄学  圣人  玄学思想  王弼 
描述:关于陶渊明的思想归属问题,历来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宋代朱熹说:“靖节见趣多是老子”,“旨出于老庄”。清代沈德潜则说:“汉人以下,宋儒以前,可推圣门弟子者,渊明也”。四十年代,朱光潜、陈寅恪先生就这个问题又展开了一次争论,陈先生认为,渊明的思想应属道家,朱先生则认为应归入儒家。建国以来,争论仍然在延续
全文:关于陶渊明的思想归属问题,历来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宋代朱熹说:“靖节见趣多是老子”,“旨出于老庄”。清代沈德潜则说:“汉人以下,宋儒以前,可推圣门弟子者,渊明也”。四十年代,朱光潜、陈寅恪先生就这个
上页 1 2 3 ... 5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