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545)
报纸(148)
学位论文(96)
图书(46)
会议论文(22)
新闻(13)
诗文作品(10)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1709)
人物生平 (148)
作品著述 (20)
缅怀纪念 (3)
按年份分组
2017(41)
2016(113)
2015(118)
2014(136)
2013(134)
2012(129)
2011(171)
2010(141)
2009(127)
2008(94)
2007(87)
2006(55)
2005(53)
2004(52)
2003(29)
2002(47)
2001(29)
2000(31)
1999(19)
1997(19)
1995(17)
1993(21)
1992(15)
1990(15)
1986(6)
1985(17)
1984(9)
1945(2)
1934(1)
按来源分组
青年文学家(16)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4)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9)
作家(7)
陕西师范大学(6)
宜春学院学报(6)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5)
固原师专学报(5)
文学界(理论版)(5)
求索(4)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3)
科技信息(3)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才智(2)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清华中文学报(1)
现代妇女(下旬)(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届年会暨“文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学习与实践(1)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寿年63岁说辨证
作者: 魏正申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享年  诗人  东晋  陶渊明  文学研究 
描述:陶渊明(365—427)享年63岁,本来是个颇为明确的问题.萧统最早编《陶渊明集》,所附陶渊明卒后不久颜延《靖节征士诔》,有“春秋六十有三”语.自北宋汲古阁藏《陶渊明集》十卷本以及以后的一些《陶渊明集》所附颜《诔》皆同(南宋曾集本《陶渊明集》所附有“时年六十三”语,校记曰:“一无六十三字”).
全文:陶渊明(365—427)享年63岁,本来是个颇为明确的问题.萧统最早编《陶渊明集》,所附陶渊明卒后不久颜延《靖节征士诔》,有“春秋六十有三”语.自北宋汲古阁藏《陶渊明集》十卷本以及以后的一些
二十世纪陶渊明享年争辩得失平议
作者: 李华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书》  享年问题  梁启超  《自祭文》  十九岁  陶渊明  颜延之  《挽歌》  二十世纪  朱自清 
描述:在陶渊明研究领域里,有关陶公的享年问题,至二十世纪仍然争辩不已,一些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得出了陶公不同的享年结论。陶渊明享年六十三岁,本来是个相当明确的问题。第一,《陶集》中所附颜《诔》有“春秋六十有三”语;《宋传》曰:“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全文:在陶渊明研究领域里,有关陶公的享年问题,至二十世纪仍然争辩不已,一些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得出了陶公不同的享年结论。陶渊明享年六十三岁,本来是个相当明确的问题。第一,《陶集》中所附颜《诔》有“春秋六十有三”语;《宋传》曰:“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二十世纪陶渊明享年争辩得失平议
作者: 李华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书》  享年问题  梁启超  《自祭文》  十九岁  陶渊明  颜延之  《挽歌》  二十世纪  朱自清 
描述:在陶渊明研究领域里,有关陶公的享年问题,至二十世纪仍然争辩不已,一些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得出了陶公不同的享年结论。陶渊明享年六十三岁,本来是个相当明确的问题。第一,《陶集》中所附颜《诔》有“春秋六十有三”语;《宋传》曰:“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全文:在陶渊明研究领域里,有关陶公的享年问题,至二十世纪仍然争辩不已,一些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得出了陶公不同的享年结论。陶渊明享年六十三岁,本来是个相当明确的问题。第一,《陶集》中所附颜《诔》有“春秋六十有三”语;《宋传》曰:“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陶渊明的两难心态
作者: 韦玲娜  来源:粤海风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丘山  咏贫士  《饮酒》  隐逸诗  田居  文中子  形役  总体风貌  羁鸟  朱自清先生 
描述:(一)谈到陶渊明,朱自清先生曾言:“钟嵘评他为‘隐逸诗人之余’;断章取义,这话是足以表明渊明的人和诗的。”遍检陶集,恬淡、闲适、平和确为陶渊明其文其人的总体风貌。然而,问题在于,一旦把陶渊明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想模式、理想境界,评以中国闲情文化的最典型代表,渊明其人其文内涵的丰富性便极易波评论
全文: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想模式、理想境界,评以中国闲情文化的最典型代表,渊明其人其文内涵的丰富性便极易波评论者有意无意地消
委运大化唯求真——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作者: 卫绍生 王守国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委运与旷达  任真与求真  任情与本性  人生态度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一生忧道不忧贫,委运大化唯求真是他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出仕兼济天下,退隐独善其身,其深层原因皆出于任情求真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也注定了陶渊明对生死、贫富、贵贱、穷达诸多人生课题,葆有豁达的认识与理解,为人处世一任性情所好,处处显示出真性情来
全文:陶渊明一生忧道不忧贫,委运大化唯求真是他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出仕兼济天下,退隐独善其身,其深层原因皆出于任情求真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也注定了陶渊明对生死、贫富、贵贱、穷达诸多人生课题,葆有豁达的认识与理解,为人处世一任性情所好,处处显示出真性情来
从陶渊明归隐的社会背景与诗文内容看其政治的投机性
作者: 郑德开  来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获骋  名教 
描述:从陶渊明归隐前后的诗文内容可以看出,陶渊明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都带有明显的政治投机性.陶氏一生,都处于出仕与归隐的忧患、恐惧的重重矛盾之中.他见机则仕,遇险同隐,而每次出仕,都希望能像祖辈那样位列公卿,而不屑于只担任祭酒、参军一类“吏治”职.这才是贯穿于陶渊明一生的内心深处的真实的灵魂世界.
全文:从陶渊明归隐前后的诗文内容可以看出,陶渊明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都带有明显的政治投机性.陶氏一生,都处于出仕与归隐的忧患、恐惧的重重矛盾之中.他见机则仕,遇险同隐,而每次出仕,都希望能像祖辈那样位列公卿,而不屑于只担任祭酒、参军一类“吏治”职.这才是贯穿于陶渊明一生的内心深处的真实的灵魂世界.
恬然澄明——《陶渊明研究·导论》
作者: 戴建业  来源: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中华书局  《四部备要》  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全集》  朱光潜  《四部丛刊》  陶渊明研究  《陶渊明集序》  苏轼 
描述: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陶渊明以他百来篇诗文竟然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苏轼甚至还认为他在诗史上的地位“李杜诸人皆莫及”,王国维也说“屈子之后,文学上雄者,渊明其尤也”,一直到现代朱光潜仍然认为:“渊明在中国诗人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可以和他比
全文:,文学上雄者,渊明其尤也”,一直到现代朱光潜仍然认为:“渊明在中国诗人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在这三位大作家或大学者眼中,杜甫也勉强可以和他并驾齐驱,李白似乎
陶渊明对“名” 的看法
作者: 李华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  隐逸生活  陶渊明研究  文学研究 
描述:,是一种遗憾.而所创造的价值愈重大而深远,则其声名亦可随事业而传不朽.所以鲁国的叔孙豹说,“豹闻:‘太
全文:,是一种遗憾.而所创造的价值愈重大而深远,则其声名亦可随事业而传不朽.所以鲁国的叔孙豹说,“豹闻:‘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是讲事业的不朽,包括立德、立功、立言.“德”、“功”、“言”三
试论陶渊明悲情与解脱
作者: 曹庆鸿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哲学精神  审美体验  解脱  悲情 
描述: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悲情与解脱,即:生的思索,生的悲哀与生解脱。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没有寻到真正的自由。生活的艰辛,对世俗的关注与无力,及对宇宙自然永恒无限性的感悟,使他更加感到了人类
全文: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悲情与解脱,即:生的思索,生的悲哀与生解脱。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没有寻到真正的自由。生活的艰辛,对世俗的关注与无力,及对宇宙自然永恒无限性的感悟,使他更加感到了人类
陶渊明思想成因浅探
作者: 王国年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庶族地主  意识形态领域  佛教  隐逸思想  儒家思想  政治理想  审美境界  陶渊明  思想成因  社会思潮 
描述: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他的大半生都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黑暗时代。其生活经历坎坷复杂,思想发展也很难一言以蔽。社会的动荡多变,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十分尖锐。儒学、玄学、佛教等多种意识形态相互驳难,陶渊明的思想也就随着社会思潮和自身遭遇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
全文: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他的大半生都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黑暗时代。其生活经历坎坷复杂,思想发展也很难一言以蔽。社会的动荡多变,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十分尖锐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