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袁行霈的陶渊明研究
作者: 张保宁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果丰硕  启迪后学  陶渊明研究  袁行霈  特色鲜明 
描述:在当代众多的陶渊明研究中,袁行霈先生可谓成果丰硕,自成一家。最突出的有四个方面:一是从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层面对陶渊明做了较全面的评价,提出了陶渊明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哲人的观点;二是对陶诗思想内容的考察提出了五大主题说;三是对陶渊明生平系年及陶集校注的考证研究成果卓著;四是在陶诗源流问题上辨清了
全文:在当代众多的陶渊明研究中,袁行霈先生可谓成果丰硕,自成一家。最突出的有四个方面:一是从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层面对陶渊明做了较全面的评价,提出了陶渊明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哲人的观点;二是对陶诗思想内容的考察提出了五大主题说;三是对陶渊明生平系年及陶集校注的考证研究成果卓著;四是在陶诗源流问题上辨清了钟嵘《诗品》源出于应璩的疑案。袁先生的陶渊明研究特色鲜明,如扎实的考证功底和详实可信的资料积累,对文本的悉心研读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人品研究和作品研究结合、艺术鉴赏和哲学思考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等,这些都将对后学者以深刻的启迪。
陶渊明《获早稻》诗题三说述略
作者: 王廷箴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题  述略  正本清源  陶渊明  丁福保  二十年代  晚稻  早稻  《西田获稻》  代表作 
描述:作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以下简称《西田获稻》).历代陶学界都从不同角度加以评述,而对于诗题中的早稻却没有提出过异议。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丁福保第一次提出质疑以来,曾先后提出过《西田获稻》中的稻,不是早稻,而是早稻或晚稻的主张。到底是早稻、晚稻、还是早稻?这对于正确把握诗意
全文:作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以下简称《西田获稻》).历代陶学界都从不同角度加以评述,而对于诗题中的早稻却没有提出过异议。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丁福保第一次提出质疑以来,曾先后提出过《西田获稻》中的稻,不是早稻,而是早稻或晚稻的主张。到底是早稻、晚稻、还是早稻?这对于正确把握诗意的内涵。正确评价诗人的诗品和人品.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在缜密考证的基础上正本清源,恢复它的本来面貌。笔者曾写过一篇《陶诗早稻考》的拙文.还想在该文之后,对于过去的一些说法,再作一点简要的评述,敬请指正。[第一段]
李纲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黄关蓉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李纲  诗品  和陶诗  人品  接受 
描述:本文以李纲对陶渊明的接受为研究对象。至目前,学术界对李纲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来成果颇丰,但其中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做概略性的论述,不够具体,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尚存拓宽进深之余地。尤其是“李纲对陶渊明的接受”研究论文非常少,仅有少数论文有所提及,但都没有对李纲是如何继承和学习陶渊明
全文:本文以李纲对陶渊明的接受为研究对象。至目前,学术界对李纲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来成果颇丰,但其中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做概略性的论述,不够具体,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尚存拓宽进深之余地。尤其是“李纲对陶渊明的接受”研究论文非常少,仅有少数论文有所提及,但都没有对李纲是如何继承和学习陶渊明作专题研究。基于此,本人不揣浅陋,以此为题,以就正于方家。本论文具体内容分为二章:第一章研究李纲对陶渊明人品的接受,主要从其二人相似的人生经历、李纲诗文作品中对陶渊明人品的赞叹和敬仰两方面讨论;第二章为李纲对陶渊明诗品的接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其对陶诗题材的继承出发,讨论了他对陶诗饮酒、咏菊题材的沿袭,第二部分讨论了李纲和陶诗的内容、艺术特征两个方面。通过这二部分的论述,以此来丰富“李纲对陶渊明的接受”的研究。
《自祭文》评论赏析
作者: 佚名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祭文起笔,展现的是一个凄清的虚境:深秋的夜晚,萧瑟的寒风刮得正紧;草木相约着一起枯黄萎去;夜色里还传来几声鸿雁南飞的哀唳。诗人终于感觉到生命的大限已到,该是辞别人世、永归“本宅”的时候了。恍惚间“嘉蔬”、“清酌”已供满祭案,“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挽歌辞》)的景象,依稀都飘浮眼前。诗人
全文:造福世界的雄怀。然而,诗人所置身的时代,却是一个“网密裁而鱼骇,宏罗而鸟惊”的专制时代。理想被幻灭,壮志被摧折,诗人纵然“怀琼握兰”,又能有何作为,最终只能如一只铩羽之鸟、一朵离岫之云,在归隐林下
《九日闲居·并序》评论赏析
作者: 佚名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据《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归隐后闲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宅边的菊花正开,然因家贫无酒,遂在菊花丛中坐了很久,正在惆怅感伤之际,忽然做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来了酒,渊明也不推辞,开怀畅饮,饮则醉,醉则归,不拘礼仪,颓然自放,表现了他不受拘束,纯任自然的天性。这首诗根据其小序中
全文:自然流走的特点,其中某些句子凝练而新异,可见渊明铸词造句的手段,如“世短意常多”、“日月依辰至”及“酒能祛百虑,菊解颓龄”等虽为叙述语,然遒劲新巧,词简意丰,同时无雕饰斧凿之痕,这正是陶诗的难以企及处。‍‍
一部有见解的论著——读《陶渊明论略》
作者: 曹础基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见解  新形势  梁启超  现实主义  诗品  晋宋之际  陶渊明研究  形影神三首  陶渊明论 
描述:陶渊明是一个普遍得人喜爱而又被人热心研究的作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学术界着眼于对其进行阶级分析,判定其为进步还是落后、甚至是否反动的性质上。从文学本身,也曾围绕着现实主义还是反现实主义的问题展开过论争。这虽并非毫无仰益,但对陶渊明研究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的解决,作用不大。近十年来研究的深入与扩展,
全文:陶渊明是一个普遍得人喜爱而又被人热心研究的作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学术界着眼于对其进行阶级分析,判定其为进步还是落后、甚至是否反动的性质上。从文学本身,也曾围绕着现实主义还是反现实主义的问题展开过论争。这虽并非毫无仰益,但对陶渊明研究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的解决,作用不大。近十年来研究的深入与扩展,局面已经改变。李文初同志的《陶渊明论略》一书,是新形势下的可喜成果。它是作者十多年来在教学、科研上所花心血的结晶。细读全书,我感到作者的用意显然不在全面地、系统地去评述陶渊明及其创作,而贯注于研究中的症结,不避枝经肯萦,进行条分缕析。因而它是言之有物的,是一本有见解的评陶之作,不仅对于一般读者,而且对于专业工作者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作者之有见解,首先表现在不泥古。如《诗品》关于陶渊明评述的最后一句话:“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历来人们只在其评价是否公允上产生过异议,而没有人怀疑过它是否真的是钟嵘说的。李氏却以独到的眼光揭示了其中的破绽,指出从钟嵘仁推至陶渊明还不到九十年,何以谓之“古”了又从有关古籍记载中归纳出齐梁人称汉以前为“古“,而并不称魏晋为“古”的结论。进而又具体地分析了这/\九十年间被《晋书》、《...
说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作者: 顾农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情景  诗歌研究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陶渊明  中国 
描述: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眄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结。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这首诗作于癸卯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当时诗人再次在故
全文: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眄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结。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这首诗作于癸卯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当时诗人再次在故乡隐居。陶渊明一向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卷中),所以人们往往特别重视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他41岁时抛弃彭泽令一官、彻底离开官场回故乡隐居以后的生活和诗文。其实陶渊明先前已经隐居过两段时间,一是从他29岁那年即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宋书.隐逸传》)到他35岁即安帝隆安三年(399)出山在桓玄手下任职以前的那五六年,这一段或可称为陶渊明的初隐时期;二是从隆安五年(401)冬陶渊明因母丧退出官场离开桓玄起到安帝元兴三年(404)再度出山到刘裕手下任职之前,这三年时间,陶渊明固然是遵守当时的礼制回家守孝,同时也可以视为他的再度隐居,尽管这是不得已的事情。在此后不长的时间里,陶渊明先后当过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和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彭泽令,这三...
南北朝陶渊明接受史研究
作者: 李娜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接受史  陶渊明  接受美学  南北朝 
描述:陶渊明接受研究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镇,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镇。纵观陶渊明接受史研究,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接受特点,历史上曾出现唐—宋—清三个高潮,80年代后,接受理论的传播和运用,给陶学研究带来新的契机,陶诗的价值和意义还在不断地被发掘和评定。然而,作为陶渊明接受开端的南北朝时期,受到的关注
全文:陶渊明接受研究历来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镇,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镇。纵观陶渊明接受史研究,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接受特点,历史上曾出现唐—宋—清三个高潮,80年代后,接受理论的传播和运用,给陶学研究带来新的契机,陶诗的价值和意义还在不断地被发掘和评定。然而,作为陶渊明接受开端的南北朝时期,受到的关注却并不多,从整体上对这一时期的陶诗接受研究比较少,重视不够。本文即针对这一现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接受美学角度对南北朝时期陶渊明接受情况做进一步的考察。第一章,主要对刘宋时期的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和鲍照《学陶彭泽体诗——奉和王义兴》进行研究,分析各自接受的特点及原因,并整合归纳出刘宋时期的接受特点。第二章,以齐代的沈约《宋书·隐逸传》和江淹《陶徵君田居》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二人是如何对陶渊明进行体认和解读的,进而概括出齐代陶渊明接受的情况。第三章,以梁代的钟嵘《诗品》、萧统《文选》以及陈代的徐陵、张正见、江总等士人的拟陶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各自对陶渊明接受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归纳梁陈时代对陶渊明接受的规律。第四章,以北朝阳休之《陶集序录》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他提出的陶诗“放逸之致”以及语言“奇绝异”特点的观念。以点带面,进而解读北朝时期陶渊明接受的整体概况。第五章,通过前面南北朝各个时期的个案研究,从整体上观照南北朝陶渊明接受的状况,总结南北朝陶渊明(主要是陶诗)接受的特点、规律,并进一步阐述南北朝陶渊明接受史研究对后代产生的影响。
韩国古典诗歌中的陶渊明研究:朝鲜朝时期的时调、歌辞为中心
作者: 李红梅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风格  陶渊明  朝鲜朝  古典诗歌  意象  接受 
描述:本文选取朝鲜朝国语诗歌—时调与歌辞,从中研究朝鲜朝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与影响。本文是在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关系中进行深层分析,阐发朝鲜朝国语诗歌中陶渊明意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这项研究将对陶渊明研究与朝鲜朝国语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采用社会历史研究法、传记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法
全文:本文选取朝鲜朝国语诗歌—时调与歌辞,从中研究朝鲜朝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与影响。本文是在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关系中进行深层分析,阐发朝鲜朝国语诗歌中陶渊明意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这项研究将对陶渊明研究与朝鲜朝国语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采用社会历史研究法、传记研究法、接受美学研究法、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法等批评方法。 陶渊明(365年—427年)早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有了报效国家的治国志向。青年时代的陶渊明目睹着社会的战乱纷争,心系着晋室的日益衰颓,为实现报国之志入仕,第一次出任江州祭酒、第二次出仕做了桓玄的暮佐、第三次出仕入刘裕幕为镇军参军、同年转入刘敬宣府为建威参军、第五次出仕做了彭泽令。但是,在这十三年(393年—405年)的宦海中,均得不到知遇,因此,从仕途治国之志转向志归田园。陶渊明挂冠归田后,痴心田园,终生不仕,在那归田后的二十二年里创作了一百二十多篇诗、辞、赋和散文,有四分之三的作品是在他挂冠归田后写作的。陶渊明活着的时候,他的诗文没有受到多大重视。自从钟嵘在《诗品》中评陶诗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之后,陶诗的艺术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古代文人十分欣赏陶渊明的隐逸和饮酒等风流...
朱元璋为何善待厨师/陶渊明的红颜知己
作者:暂无 来源:保健俱乐部·养生保健指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睿雪 明朝洪武帝朱元璋登基后分封自己的一大帮儿子为王,晋王拜辞风阳祖陵后,在去封国的路上,鞭笞他的厨师。洪武帝知道了后,怒斥晋王说,“你老子我戎马一生,对手下的将帅十分严格,可23年来唯独对自己的私人厨师没有斥责过。” 朱元璋为什么对将帅十分严厉,却善待厨师呢?这既可以作政治
全文:《诗品》将其置为中,大评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只字不提陶渊明。 不过,陶渊明仍可算是幸运儿——生有红颜,死逢知己。红颜当然是他的妻子翟氏,这死后知己首推昭明太子。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昭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