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隐与名:浅谈陶渊明的“身名”之思
作者: 王鹂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身后名  陶渊明  生与死 
描述:本文立足陶诗本身探讨陶渊明对自我的审视和期待,重点解析陶渊明隐居后对生死、对生前身后名等问题的思考,其答案就是以精神的永存超越死亡,这种信念支持他写作、固穷、守节。
全文:本文立足陶诗本身探讨陶渊明对自我的审视和期待,重点解析陶渊明隐居后对生死、对生前身后名等问题的思考,其答案就是以精神的永存超越死亡,这种信念支持他写作、固穷、守节。
陶渊明人格与文格之审视
作者: 靳桂玲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形象  人格价值  审视 
描述:作家的人格精神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地审视,才能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他的人格价值表现为隐居田园、"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而他作品中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其人格、文格的象征系列.
全文:作家的人格精神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地审视,才能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他的人格价值表现为隐居田园、"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而他作品中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其人格、文格的象征系列.
文质兼美 情境俱佳: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作者: 万福明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桃花源  陶渊明 
描述:《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文章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练优美,主题深刻而含蓄。在《桃花源记》中,作者为后世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成为后世向往中的理想圣地。
全文:《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文章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练优美,主题深刻而含蓄。在《桃花源记》中,作者为后世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成为后世向往中的理想圣地。
异代知音:浅谈陶渊明对辛弃疾的影响
作者: 余翠萍  来源:网络财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陶渊明  追慕 
描述:辛弃疾闲居带湖和退隐瓢泉时期,都以陶渊明为自己的精神榜样,但两个时期相比,带湖时期更多是对金刚怒目式的陶渊明的接受,在思想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后,退隐瓢泉时期的辛弃疾对处于陶渊明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从这位异代知音身上寻找到一种精神,从而更为坚强地活下去。
全文:辛弃疾闲居带湖和退隐瓢泉时期,都以陶渊明为自己的精神榜样,但两个时期相比,带湖时期更多是对金刚怒目式的陶渊明的接受,在思想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后,退隐瓢泉时期的辛弃疾对处于陶渊明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从这位异代知音身上寻找到一种精神,从而更为坚强地活下去。
玉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20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与作品内容与创作年份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终其一生。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20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与作品内容与创作年份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终其一生。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陶渊明人生论稿
作者: 李本红 吴怀东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动机  人生态度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反思精神,他始终面对着严重的人生危机。贫困是纠缠其一生的问题,而精神问题则更为严重:隐居前,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矛盾转化为仕与隐的尖锐冲突;隐居于田园之中,他并非一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要面对新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即孤独感、死亡忧患和功名情结。
全文:陶渊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反思精神,他始终面对着严重的人生危机。贫困是纠缠其一生的问题,而精神问题则更为严重:隐居前,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矛盾转化为仕与隐的尖锐冲突;隐居于田园之中,他并非一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要面对新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即孤独感、死亡忧患和功名情结。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作者: 李敏  来源: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便辞官而归。辞官之后直到逝世,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全文: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便辞官而归。辞官之后直到逝世,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陶渊明田园诗的儒家思想底蕴
作者: 年慧敏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陶渊明并不是生来就愿意隐居乡野不问世事的,他的诗和人都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出仕之前他有着修身治国的志向,希望能够实现抱负,只因乱世当头,不得济世.躬耕田园之后,他安享天伦之乐、邻里之亲、朋友之情.后来生活日渐窘迫,他恪守孔子遗训,固穷守节,终其一生.
全文:陶渊明并不是生来就愿意隐居乡野不问世事的,他的诗和人都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出仕之前他有着修身治国的志向,希望能够实现抱负,只因乱世当头,不得济世.躬耕田园之后,他安享天伦之乐、邻里之亲、朋友之情.后来生活日渐窘迫,他恪守孔子遗训,固穷守节,终其一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