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心态综探
作者: 江国兵  来源:西藏民族学院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人情  文化  心态  世俗  陶渊明  仕宦  隐逸 
描述:陶渊明研究历经千余年,涉及方方面面,取得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的丰硕成果。然而,历来陶渊明研究多现象分析,并且存在三个偏颇,或政治化,大书特书他的易情结,不仕刘宋皇朝的东晋遗老气节;或文学化,批判唐以前人们对陶渊明诗文的“不公”,宗陶渊明为旷世的伟大文学家,非要贴上标签不可;或狭隘化,视陶渊明作一个悠闲
全文:陶渊明研究历经千余年,涉及方方面面,取得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的丰硕成果。然而,历来陶渊明研究多现象分析,并且存在三个偏颇,或政治化,大书特书他的易情结,不仕刘宋皇朝的东晋遗老气节;或文学化,批判唐以前
陶渊明《饮酒》诗作年考——兼论"亭亭复一纪"之年代问题
作者: 邓小军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年代  《饮酒》  刘宋 
描述:历来注家皆认为《饮酒》作于东晋,本文提出《饮酒》作于刘宋.《饮酒》用邵平典故寄托易之感,言新朝也会灭亡,当作于入宋.据《宋书》纪传、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及陆游《入蜀记》自建康溯
全文:历来注家皆认为《饮酒》作于东晋,本文提出《饮酒》作于刘宋.《饮酒》用邵平典故寄托易之感,言新朝也会灭亡,当作于入宋.据《宋书》纪传、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及陆游《入蜀记》自建康溯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中国隐逸田园诗人始祖陶渊明
作者: 胡普信  来源:中国酒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中国  文学家 
描述:陶渊明(公元365-427),字渊明或元亮,名潜。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其它还有一些辞赋、韵文、散文。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
全文: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其它还有一些辞赋、韵文、散文。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又一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0图]故宫藏品 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
作者: 故宫博物院  石涛  来源: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共十二开,纸本,设色,每开纵27厘米,横21.3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册没有年款,但是,从画风及创作思想上分析,应该是石涛中晚年北上南归后所作。《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体现出作者浓郁的退隐思想。在此图册的创作上,石涛和他以往常用的取景构图,石壁险峰,奇峦怪石等有所不同
全文:色、墨积染法,细笔多画人物、柳枝、芦草,粗笔多勾山石、树木,刚柔并用,细微处勾皴点染,慎密严谨,定无虚下,敢于突破前人的陈法,如用赭色皴擦山石,用石绿作米点等.这些一都是前人从未用过的方法。作者在这
魏晋南朝的“溪族”与陶渊明的族属问题
作者: 吕春盛  来源:台湾师大历史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朝  陶渊明  溪族  族群关系  陶侃 
描述:東晉南朝史籍有零星關於溪族的記載,向來並不被留意。自從周一良、陳寅恪對此族加以考證,並認為東晉名將陶侃、大詩人陶淵明出於漢族之後,學界關於溪族的研究紛紛而出。儘管如此,由於史料殘闕,關於溪族的族群內涵,至今仍模糊不清。 一般認定有關溪族的幾項特色,仔細思索並不能把所謂的溪族描繪清楚。倒是由漢族即所謂
全文:。 陶氏家族到陶侃的曾孫陶淵明時,幾乎已經不見任何異族色彩了。依據血綠,可以說陶淵明出自南方漢族,但當時漢人不以異族視之,陶淵明內必深處雖潛藏著自我族群的意識,但對外並不承認自己是溪族。至此,可以說溪族出身的陶淵明已漢化融入漢族社會了。
试论苏轼诗中的“陶渊明”情结
作者: 赵戎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轼诗歌  归去  “和陶诗”  “陶渊明”情结 
描述:苏轼,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词、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却视与之生活时代相隔约七百年的陶渊明为异世知音,写有不少涉及陶渊明、间接模仿陶诗冲淡质朴风味的作品和对陶诗平淡风格的评介。在其晚年,更于扬州、惠州、儋州三地写有124首“和陶诗”、10首《归去来集字》和1篇《和归去来兮辞》
全文:。在其晚年,更于扬州、惠州、儋州三地写有124首“和陶诗”、10首《归去来集字》和1篇《和归去来兮辞》,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属罕见。本文即将苏轼对陶渊明的这种浓厚的追慕情怀称之为“陶渊明”情结,集中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评高文先生的《和谐与回归——陶渊明精神家园体系研究》
作者: 范进军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山水  人格魅力  家园  和谐  回归  精神  古典诗词 
描述:我在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修养》选修课时,曾用一首七绝来概括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山水方滋庄老退,渊明高格颂田园。左思风力刘琨壮,鲍照悲歌一脉连。所谓“渊明高格”,即是指开创我国田园诗派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他的诗不仅给玄言诗盛行的魏晋诗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更为重要的是,诗人以自己不愿同浊世同流合污
全文:我在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修养》选修课时,曾用一首七绝来概括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山水方滋庄老退,渊明高格颂田园。左思风力刘琨壮,鲍照悲歌一脉连。所谓“渊明高格”,即是指开创我国田园诗派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他的诗不仅给玄言诗盛行的魏晋诗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更为重要的是,诗人以自己不愿同浊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为历代一切有理想的知识分子树立了洁身自好的榜样。正因为陶渊明诗作艺术上的“高格”和人格魅力上的高格,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像陶渊明这样的著名大诗人,自唐代以来,人们研究的著作可谓不知有多少。今人要想再有所突破,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高文先生却独辟蹊径,借鉴时下文艺美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构建陶诗“精神家园”的生存空间,来扫描当代人生价值取向的轨迹,追求生存境界和人本的和谐意识,为陶诗的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可以说高文先生的《和谐与回归——陶渊明精神家园体系研究》一书,以自觉的学术意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一方面用静态的、共时的方法研究中国文学史上持续升温的陶渊明现象,另一方面则把陶渊明精神家园与后代诗人及诗歌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从思想史和接受史的角度,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考察,对中国封建士大夫崇陶、研陶、拟陶、效陶、和陶的文化现象进行挖掘剖析,对他们挥之不去的“陶渊明情结”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爬梳与解构、探论与评判。
儒释道文化光环之下的隐逸诗人——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王灵均  来源:安徽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  宗教思想  佛教  道教  陶渊明  玄学  儒家 
描述:本文是对陶渊明思想的专题研究,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陶渊明生平和时代思潮。通过分析陶渊明的家庭环境,教育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和魏晋玄学对他的深远影响。他的归隐是经过再三反复才得以实现的,这是时代思潮的影响和他的个人愿望支配的共同结果。在隐居之后,他经受了种种考验和磨难,以前
全文:本文是对陶渊明思想的专题研究,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陶渊明生平和时代思潮。通过分析陶渊明的家庭环境,教育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和魏晋玄学对他的深远影响。他的归隐是经过再三反复才得以实现的,这是时代思潮的影响和他的个人愿望支配的共同结果。在隐居之后,他经受了种种考验和磨难,以前贤为榜样,保持了自己的节操。魏晋时期儒释道交融的时代思潮,是陶渊明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 二、陶渊明与佛教。我们通过对于陶渊明具体作品的考证,可以得出结论:他虽然与庐山慧远佛教集团有交往,对于佛教有所了解,但是从根本上是不相信佛教的“神不灭论”、“因果报应说”。他的委运任化的观点是直接来源于庄子和魏晋玄学,更是反击佛教的“神不灭论”、“因果报应说”的思想武器。 三、陶渊明与道家、玄学和道教。陶渊明对于庄子、魏晋玄学的王弼、稽康、阮籍、郭象等人思想作了选择性的吸收,形成了委运任化的思想,成为其批判世俗、安身立命的基础。他虽然偶有养生之举,但是根本上是不相信道教的长生不老之说的。 四、陶渊明与儒家。从时代思潮和生平著述两个方面分析,我们可以认为陶渊明思想复杂,但是其行为上大体符合儒家的准则。 五、陶渊明的思想倾向和文化史意义。我们从陶的一生行事和著述来看,因为他富于热情,近于人情,我们应当相信他的思想深处,是儒多于道。当时的思想潮流是佛玄合流,儒家信仰减弱,应当说,陶渊明的这一人生选择确实迥乎世俗,所以当时难以有人理解。只有到了宋代禅宗大兴,儒释道文化真正交融以后,才真正迎来了陶渊明接受史上的高潮,这相当典型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以追求超越道德、宗教的审美境界为人生最高境界的特征。所以,陶渊明在中国思想史确有“孤明先发”的地位和意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