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养真庐,人淡如菊:陶渊明与司空图比较研究
作者: 梁琦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空图  影响  人生选择  陶渊明  诗歌创作 
描述:陶渊明与司空图,两位与隐逸结下不解之缘的著名诗人。儒家济世的豪情曾让两位诗人共同走向仕途,但黑暗动荡的现实将他们最初的理想化为泡影。“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这让一心向往田园风光的陶渊明彻底走向了归隐,即使是“夏夜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贫穷,诗人也始终不离不弃;对于始终怀着“一举高科,两朝美宦”之
全文:陶渊明与司空图,两位与隐逸结下不解之缘的著名诗人。儒家济世的豪情曾让两位诗人共同走向仕途,但黑暗动荡的现实将他们最初的理想化为泡影。“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这让一心向往田园风光的陶渊明彻底走向了归隐,即使是“夏夜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贫穷,诗人也始终不离不弃;对于始终怀着“一举高科,两朝美宦”之美梦的司空图也在失意中走向山林,逐渐成为一名遗世忘情的隐士。相似的生活经历,相近的清雅气质,让他们的诗歌作品也呈现出相近的冲淡风格,这些都为我们比较研究两位诗人提供了前提和依据。本文分三部分对两位诗人进行比较研究:第一部分比较研究两位诗人出仕与归隐的人生历程。两人同处政权交替,动荡黑暗的纷乱时代,共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几次出仕,但由于主体思想的不同使得两人在入仕和归隐时的心态有所不同。陶渊明热爱自然的思想使其在经历了苦闷彷徨的仕宦生活之后,彻底回归心仪已久的田园;而司空图量力救时的儒家思想让其在战火的逼迫中离开原本可以有所成就的官场,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隐时仕,以隐为主的幽静山林生活。在比较中品读出两位诗人所共有的积极入世、固穷守节、率性自然的巨大人格魅力。第二部分比较两位诗人的诗歌创作。相近的生活经历使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都反映在回归题材上,陶渊明侧重于田园,司空图意在山水。秋菊、归鸟,酒等意象共同出现在他们的诗作中,形成相近的自然淡远的艺术风格。司空图还从理论的角度来研究诗作,取得很大成就。第三部分分析陶渊明对司空图的影响。陶渊明不仅是司空图归隐后精神生活的引领者,而且在司空图心目中陶渊明其人其诗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隐逸文化符号,并成为其诗歌理论的源泉。
陶渊明不为刘勰重视的原因
作者: 杨合林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学  刘勰  陶渊明  玄学 
描述:陶渊明在生前与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得名未盛 ,有诗学的原因 ,更有文化的原因。陶渊明以其独创之“新自然说”为基本立场 ,与流行之佛教及其学说发生抵触 ,学术上之未能“流”,导致主流文化对他的漠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陶渊明不提只字 ,反映了他代表主流文化同时又身为佛门信徒的双重立场。
全文:陶渊明在生前与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得名未盛 ,有诗学的原因 ,更有文化的原因。陶渊明以其独创之“新自然说”为基本立场 ,与流行之佛教及其学说发生抵触 ,学术上之未能“流”,导致主流文化对他的漠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陶渊明不提只字 ,反映了他代表主流文化同时又身为佛门信徒的双重立场。
陶渊明《问来使》新证
作者: 蔡文锦  来源: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问来使  陶渊明  新证 
描述:陶渊明《问来使》诗自宋以来有两种看法,严羽以至曹道、沈玉成以为伪作。本文从版本、方志、谱牒、《天目山志》四方面提出新证。
全文:陶渊明《问来使》诗自宋以来有两种看法,严羽以至曹道、沈玉成以为伪作。本文从版本、方志、谱牒、《天目山志》四方面提出新证。
陶渊明的风度
作者: 卫军英  来源:远程教育杂志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沈约  隐逸诗人  中国历史  陶渊明  《诗品》  风度  苏轼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被误解最多的诗人之一,自从钟蝾《诗品》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以来,经过苏轼的渲染,在一般人的眼中,仿佛陶渊明成了一个不世事的活神仙。但是依照沈约《宋书·隐逸传》考察其生平,从二十九岁到四十二岁,凡十三年间出仕五次,这不可不谓之多。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被误解最多的诗人之一,自从钟蝾《诗品》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以来,经过苏轼的渲染,在一般人的眼中,仿佛陶渊明成了一个不世事的活神仙。但是依照沈约《宋书·隐逸传》考察其生平,从二十九岁到四十二岁,凡十三年间出仕五次,这不可不谓之多。
陶“荆州”就是陶渊明的曾祖陶侃
作者:暂无 来源:江汉商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人类无法回到过去,但可以回到故土,重返故地,或许能看到祖先留下的足迹,和他们的精魂。荆州,很多名人来过,而且是祖孙名人。比如,陆游和祖先陆机,杜甫和十一世祖荆州刺史杜,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曾任荆州刺史,人称陶荆州,就如后来人们称张居正为张江陵一样。陶侃大器晚成陶侃(259-334年),东晋一代名将,他
全文:人类无法回到过去,但可以回到故土,重返故地,或许能看到祖先留下的足迹,和他们的精魂。荆州,很多名人来过,而且是祖孙名人。比如,陆游和祖先陆机,杜甫和十一世祖荆州刺史杜,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曾任荆州刺史,人称陶荆州,就如后来人们称张居正为张江陵一样。陶侃大器晚成陶侃(259-334年),东晋一代名将,他
吴宓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王坤坤  来源:知音励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宓  陶渊明  接受 
描述:吴宓是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陶渊明的诗歌及思想被其"接受"。吴宓对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极为推崇,并体察到其深刻内涵,极少为人知的部分。吴宓在诗歌中频频提到"桃源"的意象,桃源对吴宓有着深刻的含义。吴宓在诗歌的形式和内涵方面都受到陶渊明的接受影响,此外,吴宓对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也与陶渊明不谋而合。
全文:吴宓是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陶渊明的诗歌及思想被其"接受"。吴宓对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极为推崇,并体察到其深刻内涵,极少为人知的部分。吴宓在诗歌中频频提到"桃源"的意象,桃源对吴宓有着深刻的含义。吴宓在诗歌的形式和内涵方面都受到陶渊明的接受影响,此外,吴宓对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也与陶渊明不谋而合。
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第三次大开拓
作者: 魏正申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道路  曹道衡  治陶方法  陶渊明研究 
描述: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出现了两次空前规模的陶渊明问题大讨论。曹道针对当时恣意歪曲陶渊明的不正学风,深入而全面地论析了陶渊明其人其作,提出了许多令人注目的新观点,再次捍卫和发展了本世纪的陶学理论。
全文: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出现了两次空前规模的陶渊明问题大讨论。曹道针对当时恣意歪曲陶渊明的不正学风,深入而全面地论析了陶渊明其人其作,提出了许多令人注目的新观点,再次捍卫和发展了本世纪的陶学理论。
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第三次大开拓
作者: 魏正申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曹道衡  艺术表达方式  思想渊源  陶渊明研究  社会理想 
描述: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出现了两次空前规模的陶渊明问题大讨论。曹道针对当时恣意歪曲陶渊明的不正学风,深入而全面地论析了陶渊明其 人其作,提出了许多令人注目的新观点,再次捍卫和发展了本世纪的陶学理论。
全文: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界出现了两次空前规模的陶渊明问题大讨论。曹道针对当时恣意歪曲陶渊明的不正学风,深入而全面地论析了陶渊明其 人其作,提出了许多令人注目的新观点,再次捍卫和发展了本世纪的陶学理论。
从陶渊明到古琴慢性情也许与生俱来
作者:暂无 来源:金陵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人小的时候喜欢什么,往往不带功利色彩,喜欢就是喜欢,也不管这种喜欢将来能换得什么,不像大人,喜欢什么,大多有目的,要反复掂量,计较得失,弄到后来,成了一种异化。或许也能得个什么,其实,自己是明白的,得到的东西,味同嚼蜡,失去的,倒是价值无比的东西,待要后悔,已为时晚矣。”这是平《古琴丛谈》自序开
全文:“人小的时候喜欢什么,往往不带功利色彩,喜欢就是喜欢,也不管这种喜欢将来能换得什么,不像大人,喜欢什么,大多有目的,要反复掂量,计较得失,弄到后来,成了一种异化。或许也能得个什么,其实,自己是明白的,得到的东西,味同嚼蜡,失去的,倒是价值无比的东西,待要后悔,已为时晚矣。”这是平《古琴丛谈》自序开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