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苏轼诗歌创作中的陶渊明因素
-
作者:
刘畅 来源:辽宁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创作 陶渊明因素 和陶诗 苏轼
-
描述: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的一位全才作家,其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的中华书局本《苏轼诗集》收苏诗五十卷,共计约二千七百五十八首。在苏轼诗歌创作的过程中,除了那些豪放满怀、气势恢宏的作品之外,同样包含了许多对陶渊明的羡慕、效仿及追和之作,而这些苏诗中的陶渊明因素,在不
-
全文: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的一位全才作家,其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的中华书局本《苏轼诗集》收苏诗五十卷,共计约二千七百五十八首。在苏轼诗歌创作的过程中,除了那些豪放
-
海德格尔与陶渊明:死亡与栖居之研究
-
作者:
邱丹丹 来源:兰州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意栖居 比较诗学 海德格尔 向死存在
-
描述:海德格尔是德意志浪漫哲学的集大成者,陶渊明是我国魏晋风度的最高代表,他们都是浪漫精神的卓越代表表。本文试图从死亡与栖居这两个人类永恒的话题揭示海德格尔与陶渊明思想的异同,进而反观海德格尔存在论诗学的特点和陶渊明诗歌的特征。海德格尔一生致力于存在的追问,他关于死亡与诗意栖居的论述影响深远,陶渊明一生都
-
全文:及思想的影响。第二章:详细论述两者的死亡观,总结两者死亡观的异同,揭示两者死亡观对现实人生的启发意义。第三章:详细论述诗意栖居与诗人之居,总结两者栖居观的异同,揭示两者栖居观对现实人生的启发意义。结语部分揭示两者死亡观和栖居观的文化差异性和诗学独特性。
-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观
-
全文: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观察到。
-
潇洒的庄严与幽默的崇高——论陶渊明的“《止酒》体”及其思想意旨
-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辞 幽默 陶渊明 崇高 《止酒》 《江南》
-
描述: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的《止酒》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体风貌,那就是每句诗都含有一个"止"字。对于这种诗体形式以及这首诗的题旨,前人见仁见智,颇多争议。通过掘发《止酒》诗在诗史上的特殊意义以及融会多元思想于一炉的深隐寄托,展示其似浅实深、由浅入深、浅深兼赅、浅深相照的艺术特质,揭示其历史原貌。《止酒》诗
-
全文:诗酒风流的精神空间,由此后代诗人形成了以止酒为高、以止酒为雅的代代不绝的"止酒情结",而这也成为一种胸怀洒脱的人格象征。美是生命,酒神的舞蹈乃是生命的欢歌。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陶渊明的饮酒是永恒,陶渊明的止酒是明镜。
-
论清初《诗品》接受史的“异质性”——以陈祚明对潘岳、陆机、陶渊明的批评为中心
-
作者:
张伟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陆机 潘岳 陶渊明 《诗品》 情为辞先 钟嵘 陈祚明
-
描述:清初诗论家陈祚明对《诗品》的批评存在鲜明的异质性。陈祚明反对钟嵘“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说法,认为钟嵘对陶渊明品第不当,对诗旨阐发不足。他认为潘胜于陆,陶诗可与杜诗并驾齐驱,陶诗亦有入世之意,不宜专以隐逸述陶诗之旨。钟嵘之所以强调传统,否定新变,是为了反对以沈约为首的声律论;陈祚明之所以主张溯唐诗之
-
全文:以隐逸述陶诗之旨。钟嵘之所以强调传统,否定新变,是为了反对以沈约为首的声律论;陈祚明之所以主张溯唐诗之源,提倡“情为辞先”的诗学观,是为了折中调和明前后七子和竟陵派之弊。不同的诗学语境、批评目的,导致了“异质性”的产生。
-
夏目漱石与陶渊明
-
作者:
陈贺丽 来源: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生时 夏目漱石 小宫丰隆 则天 草枕 去私 田园诗人 农耕生活 乌托邦式
-
描述:夏目漱石从小酷爱中国古典文学,汉学造诣颇深。从出生时的不受欢迎,到成家后婚姻不和谐以及神经衰弱、胃溃疡等身体上的疾患,使他终日生活在苦闷中。他努力地想要摆脱烦恼,晚年终于达到了"则天去私"的境界。陶渊明是中国东晋后期的田园诗人,《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远离现实社会纷扰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没有欺压,没
-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东晋后期的田园诗人,《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远离现实社会纷扰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没有欺压,没有剥削,人们自食其力,珍惜生命,享受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陶渊明思想,即"远离外界纷扰,享受和平恬静
-
王羲之与陶渊明:从《兰亭集序》与《归去来兮辞》说开去
-
作者:
朱聪敏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境界 王羲之 陶渊明 山水观念 创作目的
-
描述:王羲之与陶渊明同为东晋名士,同样胸怀锦绣,最终同样遁离官场,寄情自然,但他们的人生境界、山水观念和创作目的却有着很大的不同。王羲之与陶渊明虽然同样寄情山水,但一个爱悦自然,以之为"心灵驿站";一个融入自然,以之为"精神家园"。从创作目的来看,王羲之作《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要追求不朽
-
全文:融入自然,以之为"精神家园"。从创作目的来看,王羲之作《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要追求不朽,陶渊明"常著文章自娱"是美化生命,后者更能称得上诗意地生活。
-
陶渊明《拟古》九首:拟《古诗》的诗还是“拟古”的诗?——兼论《拟古》与拟《古诗》的不同
-
作者:
郭晨光 来源:中国诗歌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模拟 陶渊明 鲍照 “拟古” 《古诗十九首》
-
描述:陶渊明《拟古》九首向来被认为是模拟汉代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拟古之作,其实题目《拟古》暗含另一种解读的可能,即“拟古”的诗。陶氏稍后的鲍照同样也有以《拟古》命名的组诗,笔者通过与陶渊明《拟古》九首的横向对比,认为《拟古》不单纯等同于拟《古诗十九首》,实则通过“以我运古”的方式以咏怀,有着鲜明的自我
-
全文:的横向对比,认为《拟古》不单纯等同于拟《古诗十九首》,实则通过“以我运古”的方式以咏怀,有着鲜明的自我生命体验在内。陶、鲍的创作实际也反映了《拟古》为当时专门一体,与拟《古诗十九首》分属不同的诗学渊源和创作方法,不可混为一谈。
-
在隐逸中坚守:陶渊明的诗化人生
-
作者:
黄智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 诗人形象 陶渊明 隐逸 人生 诗化
-
描述:陶渊明的作品如《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选入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本中。透过这些作品,我们认识到一个在东晋黑暗乱世中虽有强烈的用世情怀,但经过三仕三隐的痛苦徘徊,最后毅然与黑暗的官场决裂而归隐田园的清流诗人形象。作为隐者,回看官场,那是一张巨大的“尘网”,也是一个巨大的“樊笼”。归隐以
-
全文:”的。他在这里走向了真淳、平和、质朴的生命境界。仅从这几首诗来看,似乎给人这么个印象:只要摆脱了污浊官场的羁绊,只要回归田园,就可以过上逍遥自在优哉游哉的幸福生活。其实,诗人的生活远远没有那么诗意轻松
-
试比较陶渊明和鸭长明的隐逸
-
作者:
孙立立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陶渊明 鸭长明 隐逸
-
描述:隐士文化是特殊时代精神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形式。隐逸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笔者选择了中日隐士中的代表人物进行探讨,以此来标本性地研究中日隐士在隐逸方面的异同。中国隐士的代表,选择了被称为“古今隐逸之宗”的陶渊明。日本隐士的代表选择了“日本中世隐士文学的开拓者”鸭长明。本论文试图
-
全文:儒学衰退,玄学盛行;日本平安末期净土宗和无常观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深远。不同点在于陶渊明的隐逸是对政治的绝望,是消极遁世的老庄思想影响的产物。而鸭长明则主要受无常观的影响。第二部分对造成二人隐逸的个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