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137)
报纸(409)
学位论文(176)
图书(49)
会议论文(30)
新闻(13)
诗文作品(5)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3392)
人物生平 (409)
作品著述 (16)
缅怀纪念 (2)
珍贵图片 (2)
按年份分组
2017(61)
2016(218)
2015(233)
2014(245)
2013(292)
2012(284)
2011(295)
2010(329)
2009(271)
2008(211)
2007(189)
2006(129)
2004(102)
2003(89)
2001(52)
2000(62)
1999(37)
1996(47)
1991(27)
1986(21)
1985(38)
1984(17)
1983(19)
1981(13)
1979(8)
1978(15)
1957(5)
1954(2)
1953(2)
按来源分组
青年文学家(43)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1)
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
名作欣赏(33)
江西社会科学(32)
安徽文学(下半月)(21)
青春岁月(14)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0)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6)
语文学习(6)
羊城晚报(6)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5)
语文月刊(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4)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3)
人民文学(2)
史学月刊(2)
神州学人(1)
中文自学考试辅导(1)
语文天地·初中版(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1)
高中生之友:高一高二年级版(1)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任真自得 中和任放--陶渊明主导性格略论
作者: 杨海健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和任放  任真自得  质而自然 
描述:关于陶渊明的性格,历来意见不少.本文从陶渊明所受的家庭教育、的长辈及时代思潮对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的主导性格形成的原因,并借鉴现代心理学的性格理论,论述了陶渊明性格对于的创作风格的影响.
全文:关于陶渊明的性格,历来意见不少.本文从陶渊明所受的家庭教育、的长辈及时代思潮对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的主导性格形成的原因,并借鉴现代心理学的性格理论,论述了陶渊明性格对于的创作风格的影响.
知性与尽分——论陶渊明对自我的体认
作者: 戴建业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尽分  自我  陶渊明  知性  古典诗词 
描述:本文阐述了陶渊明体认自我的心路历程。早年对自我认识的游移不定导致出处的左右摇摆,从“向立年”“投耒学仕”到不惑年“终死归田”,经过十几年的“东西游走”和身心冲突,才由明了自己“自然”的本性进而确定自己“介然”的本分,展露出由认识自我进而把握自我的那种成熟的人性
全文:本文阐述了陶渊明体认自我的心路历程。早年对自我认识的游移不定导致出处的左右摇摆,从“向立年”“投耒学仕”到不惑年“终死归田”,经过十几年的“东西游走”和身心冲突,才由明了自己“自然”的本性进而确定自己“介然”的本分,展露出由认识自我进而把握自我的那种成熟的人性
陶渊明的归隐生涯与的作品
作者: 丁淑侠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理想社会  《读山海经》  “金刚怒目”式  隐逸诗人  独特风格  陶渊明的作品  丰富深刻  陶渊明  艺术特色 
描述:陶渊明的归隐生涯与的作品
全文:
陶渊明接受史新局面的开创者梅尧臣
作者: 李剑锋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淡美  接受史  《老子》  开创者  梅尧臣  欧阳修  陶渊明  诗歌创作  新局面  韦应物 
描述:梅尧臣在宋代首先打开了陶渊明接受史的新局面。对陶渊明的接受经历了一个浅学——力学——超越的历程。接受陶渊明既有个人禀性、经历方面的原因,又有时代价值观和审美思潮方面的影响。
全文:梅尧臣在宋代首先打开了陶渊明接受史的新局面。对陶渊明的接受经历了一个浅学——力学——超越的历程。接受陶渊明既有个人禀性、经历方面的原因,又有时代价值观和审美思潮方面的影响。
辛弃疾与陶渊明
作者: 石红英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形影神》  辛弃疾  隐逸诗人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浣溪沙  文化背景  稼轩词  心灵历程 
描述:辛弃疾用自己的个性心灵在的诗词文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陶渊明的新形象,为陶渊明的接受史写下了极有价值的一页。辛弃疾接受陶渊明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心灵历程:从“待学渊明”到推渊明为师,再到引为千古一知己。辛弃疾之所以接受陶渊明,从主观上讲是因们有相似的个性和思想轨迹,从客观上讲是与大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气
全文:辛弃疾用自己的个性心灵在的诗词文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陶渊明的新形象,为陶渊明的接受史写下了极有价值的一页。辛弃疾接受陶渊明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心灵历程:从“待学渊明”到推渊明为师,再到引为千古一知己
"发乎情,止乎礼"与弗洛伊德的"泛论":读陶渊明《闲情赋》所想到的
作者: 周达斌  来源:语文辅导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闲情赋  中国    文学研究 
描述:"发乎情,止乎礼"与弗洛伊德的"泛论":读陶渊明《闲情赋》所想到的
陶渊明对佛教的态度
作者: 顾农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释慧远  《形影神》  西方净土  对佛教态度  陶渊明  十八贤  庐山  遗民  莲社  文史研究 
描述:《莲社高贤传》所载陶渊明与高僧慧远法师等人结莲社一事虽与事实不符,但从中仍可反映出渊明对佛教态度的“通性之真实”。不赞成放弃世俗生活的乐趣入山念佛坐禅,但并不排斥佛教的许多精义。追求生活与心灵的自由自在,与后来的禅宗宗旨颇切合。由此观之,的思想境界比慧远法师等人要高明得多。
全文:《莲社高贤传》所载陶渊明与高僧慧远法师等人结莲社一事虽与事实不符,但从中仍可反映出渊明对佛教态度的“通性之真实”。不赞成放弃世俗生活的乐趣入山念佛坐禅,但并不排斥佛教的许多精义。追求生活与心灵的自由自在,与后来的禅宗宗旨颇切合。由此观之,的思想境界比慧远法师等人要高明得多。
说不尽的陶渊明——试谈陶渊明及其诗文之魅力
作者: 曹庆鸿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研究与评价  人生之路  中国文化  陶诗  中国文学史  陶渊明  方东树  复杂性  真淳  沈德潜 
描述: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而独特的人物。平淡古朴却又不止于平淡古朴;其自然真淳,却又朴茂渊深。归隐田园貌似淡泊,却又不止于淡泊。平淡中寓深刻,淡泊中寓豪放,极具复杂。因此,千百年来
全文: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而独特的人物。平淡古朴却又不止于平淡古朴;其自然真淳,却又朴茂渊深。归隐田园貌似淡泊,却又不止于淡泊。平淡中寓深刻,淡泊中寓豪放,极具复杂。因此,千百年来
窘迫之际 愈见其真——读陶渊明《乞食》
作者: 杨合林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丘山  田园  记录  耳热  园田居  主人  山泽  陶渊明  齐人  回归 
描述:"乞食"是颇令人脸红耳热的字眼。齐人不食嗟来之食,为国人传为美谈。但陶渊明却写了一首《乞食》诗,如实地记录了一次乞食的经历。回归田园,是陶渊明毕生的追求。说:"少无适俗韵,本爱丘山"(《归园田
全文:"乞食"是颇令人脸红耳热的字眼。齐人不食嗟来之食,为国人传为美谈。但陶渊明却写了一首《乞食》诗,如实地记录了一次乞食的经历。回归田园,是陶渊明毕生的追求。说:"少无适俗韵,本爱丘山"(《归园田
“隐逸”新概念与亦隐非隐的陶渊明
作者: 高原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足的存在  性分  郭象  陶渊明  隐逸 
描述:东晋玄学主张万物各有分,只须实现自己的分,获得自身存在的统一,就是逍遥的、自足的存在。传统的“隐逸”由此逆转为“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与此“隐逸”新概念相关联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据其分,在其所主动选择的田园耕读生活中获得了自身存在的统一。
全文:东晋玄学主张万物各有分,只须实现自己的分,获得自身存在的统一,就是逍遥的、自足的存在。传统的“隐逸”由此逆转为“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与此“隐逸”新概念相关联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据其分,在其所主动选择的田园耕读生活中获得了自身存在的统一。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