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写《挽歌》
作者: 陈翔鹤  来源:人民文学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在六朝时候宋文帝元嘉四年,陶渊明已经满过六十二岁快达六十三岁的高龄了。近三、四年来,由于田地接连丰收,今年又是一个平年,陶渊明家里的生活似乎比以前要好过一些。尤其是在去年颜延之被朝廷任命去作始安郡太守,路过浔阳时,给他留下了二万钱,对他生活也不无小补。虽说陶渊明叫儿子把钱全拿去寄存到镇上的几家酒店
全文:一在六朝时候宋文帝元嘉四年,陶渊明已经满过六十二岁快达六十三岁的高龄了。近三、四年来,由于田地接连丰收,今年又是一个平年,陶渊明家里的生活似乎比以前要好过一些。尤其是在去年颜延之被朝廷任命去作始安郡太守,路过浔阳时,给他留下了二万钱,对他生活也不无小补。虽说陶渊明叫儿子把钱全拿去寄存到镇上的几家酒店,记在帐上,以便随时取酒来喝,其实那个经营家务的小儿子阿通,却并未照办,只送了半数前去,其余的便添办了
陶渊明写“挽歌”
作者: 陈翔鹤  来源:人民文学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写“挽歌”
陶渊明写《挽歌》(小说·刘继卣插图)
作者: 陈翔鹤  来源:人民文学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写《挽歌》(小说·刘继卣插图)
遥远的绝响——重读陈翔的《广陵散》和《陶渊明写〈挽歌〉》
作者: 郭洪雷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态  世说新语  陶渊明  挽歌诗  广陵  故事  嵇康  重读  小说  魏晋士人 
描述:重读《广陵散》和《陶渊明写〈挽歌〉》,我想起了两则琴的故事。一则故事陈翔已写到,不妨掉书袋,把本事抄在这里,这是《世说新语》中最精彩的故事,可作魏晋士人萧散悲凉人生情态的传神写照。
全文:重读《广陵散》和《陶渊明写〈挽歌〉》,我想起了两则琴的故事。一则故事陈翔已写到,不妨掉书袋,把本事抄在这里,这是《世说新语》中最精彩的故事,可作魏晋士人萧散悲凉人生情态的传神写照。
历史的悲哀——论陈翔小说《陶渊明写》
作者: 周致远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悲哀  历史  陈翔鹤 
描述: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历史小说寄寓了作家对现实的关注,却也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斗争。陈翔的《陶渊明写》一文作为本时期此类的开先河之作,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被批判的命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对作品断章取义
全文: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历史小说寄寓了作家对现实的关注,却也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斗争。陈翔的《陶渊明写》一文作为本时期此类的开先河之作,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被批判的命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对作品断章取义
答魏本亚同志〔关于陶渊明族
作者: 路景云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答魏本亚同志〔关于陶渊明族
宋代陶渊明接受史上的
作者: 王建生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接受学  宋代文学  陶渊明研究 
描述:南宋初年,胡安国父子与陈渊就杨时墓志铭的写作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便涉及到双方对陶渊明的不同认识:胡氏父子主张以陶渊明的高洁比附杨时之贤,陈渊则认为渊明去就随意、不合于义,与任事行义的时代精神不相吻合。在宋代的陶渊明接受史上,胡氏父子的推崇、认同是常调,而陈渊的批评、否定当属调。对这一调的
全文:不相吻合。在宋代的陶渊明接受史上,胡氏父子的推崇、认同是常调,而陈渊的批评、否定当属调。对这一调的探析,既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陶渊明接受史,也有助于把握南渡士人的精神导向——"行义以达道"。
历史的悲哀:论陈翔小说《陶渊明写<挽歌>》
作者: 周致远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悲哀  历史  陈翔鹤 
描述: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历史小说寄寓了作家对现实的关注,却也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斗争。陈翔的《陶渊明写》一文作为本时期此类的开先河之作,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被批判的命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对作品断章取义
全文: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历史小说寄寓了作家对现实的关注,却也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斗争。陈翔的《陶渊明写》一文作为本时期此类的开先河之作,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被批判的命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对作品断章取义
历史的悲哀:论陈翔小说《陶渊明写<挽歌>》
作者: 周致远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悲哀  历史  陈翔鹤 
描述: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历史小说寄寓了作家对现实的关注,却也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斗争。陈翔的《陶渊明写》一文作为本时期此类的开先河之作,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被批判的命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对作品断章取义
全文: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历史小说寄寓了作家对现实的关注,却也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政治斗争。陈翔的《陶渊明写》一文作为本时期此类的开先河之作,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被批判的命运。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批判者对作品断章取义
挽歌为谁而作——读陈翔《陶渊明写〈挽歌〉》
作者: 胡晓明  来源: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隐者  陶渊明  死生  小说解读  陈翔鹤  文人 
描述:《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
全文:《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
上页 1 2 ... 5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