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偶遇陶渊明书法拓本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我曾多次查找有关陶渊明的书法资料,但没找到介绍其书法的只言片语近日,在书法爱好者张增云先生处看到一册书法拓本。只见墨迹古劲,造诣精深,境界高远,不是一般书家能为之。最后的落款为“云公渊明潜”,并附武则天、沈约、狄仁杰等名家题跋多篇,由此可见是一件比较珍贵的墨宝拓本。观后,我曾多次查找有关陶渊明的书法
全文:我曾多次查找有关陶渊明的书法资料,但没找到介绍其书法的只言片语近日,在书法爱好者张增云先生处看到一册书法拓本。只见墨迹古劲,造诣精深,境界高远,不是一般书家能为之。最后的落款为“云公渊明潜”,并附武则天、沈约、狄仁杰等名家题跋多篇,由此可见是一件比较珍贵的墨宝拓本。观后,我曾多次查找有关陶渊明的书法
陶渊明
作者: 王庆云  来源:读与写(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流镇  欲说还休  桃花源记  田园生活  塑像  陶渊明  公路  布衣  和谐  止水 
描述:在长江岸边的东流镇上,有两座陶渊明塑像,一座是坐像,安放在陶公祠内,先生头戴葛巾,身穿布衣,手拿书卷,眼望菊江,就像一位禅机了悟的菩萨,似乎有话要说,又欲说还休;另一座是站像,耸立在进东流的陶公路上,先生面露微笑,眼观世事风云,像一位心如止水的慈
全文:在长江岸边的东流镇上,有两座陶渊明塑像,一座是坐像,安放在陶公祠内,先生头戴葛巾,身穿布衣,手拿书卷,眼望菊江,就像一位禅机了悟的菩萨,似乎有话要说,又欲说还休;另一座是站像,耸立在进东流的陶公路上,先生面露微笑,眼观世事风云,像一位心如止水的慈
用心灵贴近陶渊明自己——吴国富新著《论陶渊明的中和》
作者: 李剑锋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富  《青年必读书》  鲁迅  陶渊明  《京报副刊》  心灵  二十世纪初  旧中国 
描述:在二十世纪初期,鲁迅先生曾经发表过这样警醒世人的的言论,他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因为,他感到“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鲁迅:《青年必读书》,《京报副刊》1925年1月25日)鲁迅先生
全文:在二十世纪初期,鲁迅先生曾经发表过这样警醒世人的的言论,他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因为,他感到“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外国书——但除了印度
论陶渊明的审美风貌
作者: 洪芙蓉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淡自然  陶诗  田园生活  诗歌  开创者  陶渊明  理想追求  人生观  崇尚自然  审美标准 
描述:陶渊明出生于一个衰落的官僚家庭,其祖辈、父辈都曾在朝中为官,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陶渊明很小的时候就喜爱
全文:陶渊明出生于一个衰落的官僚家庭,其祖辈、父辈都曾在朝中为官,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陶渊明很小的时候就喜爱
“他者”的启示:《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
作者: 刘小兵  来源:书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河上肇  中文译本  “他者”  中国文学  中国学  陶渊明  日本 
描述:作为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一海知义在日本学界颇富盛名,然而这部《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却是他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全书包括6篇论著,涉及陶渊明、陆游、河上肇这三个人物,从中可以一窥一海知义“中国学”的主要成就与特色。该书亦是中华书局近期出版的“日本中国学文萃”系列中的一部,其出版的意义恰如主编王晓平在“总序
全文:作为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一海知义在日本学界颇富盛名,然而这部《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却是他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全书包括6篇论著,涉及陶渊明、陆游、河上肇这三个人物,从中可以一窥一海知义“中国学”的主要成就与特色。该书亦是中华书局近期出版的“日本中国学文萃”系列中的一部,其出版的意义恰如主编王晓平在“总序”中所说的那样:“对于我们的国学来说,国外的中国学可以说是不宜回避的‘他者’,日本的中国学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以为,品读一海知义的这部论著,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陶渊明饮酒诗英译比
作者: 蔡华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位性  对话性  陶渊明饮酒诗  复调英语翻译 
描述:陶诗中,诗人和诗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主人公自我一体双声对话使陶诗形象更加扑朔迷离。酒与陶渊明诗歌境界的复杂性息息相关,朱光潜说陶渊明的为人和诗都"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的声响"。译者要想把握好陶诗诗意,必须首先解析酒在陶诗中的作用,不同译者在这方面的努力构成陶渊明饮酒诗的复调现实,从而使
全文:陶诗中,诗人和诗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主人公自我一体双声对话使陶诗形象更加扑朔迷离。酒与陶渊明诗歌境界的复杂性息息相关,朱光潜说陶渊明的为人和诗都"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的声响"。译者要想把握好陶诗诗意,必须首先解析酒在陶诗中的作用,不同译者在这方面的努力构成陶渊明饮酒诗的复调现实,从而使英语读者从各个向度充分领略着典籍陶诗的诗酒情怀。
文道一致的上乘之作: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作者: 范飞  来源:新课程(教研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道  理想社会  广大人民  桃花源记  独特风格  黑暗现实  散文  陶渊明  幸福生活  思想内容 
描述: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这篇散文之所以成为历代人们争相传诵的佳品,除了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希求外,还在于作品具有朴素自然的独特风格。扫荡当时的腐朽文风与批判当时的黑暗现实相结合,即文和道的高度一致性,正是这篇名著流传千古的决定因素。
全文: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这篇散文之所以成为历代人们争相传诵的佳品,除了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希求外,还在于作品具有朴素自然的独特风格。扫荡当时的腐朽文风与批判当时的黑暗现实相结合,即文和道的高度一致性,正是这篇名著流传千古的决定因素。
挽歌为谁而作——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作者: 胡晓明  来源: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隐者  陶渊明  死生  小说解读  陈翔鹤  文人 
描述:《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鹤(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描写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东林寺访友、田间漫步、席间闲谈、榻上凝思等几个晚年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陶渊明对生
全文:《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鹤(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描写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东林寺访友、田间漫步、席间闲谈、榻上凝思等几个晚年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陶渊明对生死问题平静坦然和对世事清醒超越的态度,刻画了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旷达宁远、清贫自守的性格。作品大胆突破当时文学写作方面的不少禁区,塑造出一个坦然面对生死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将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与心理活动的描写结合起来,语言质朴平易,但又具有浓郁的知识分子特色。本文从四个方面描述对这篇小说及作者创作的解读体会。
走近陶渊明 问津桃花源:《桃花源记》备教
作者: 易图松  来源:考试(教研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理想社会  生活场景  桃花源记  小国寡民  描写  思想教育  大同世界  陶渊明  隐士 
描述:一代诗人王维因桃源难寻而感慨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庐山之巅也慷慨发问: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千百年来《桃花源记》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作为教师,反复读,多次教,常常得,常教常思,问题多多,思考也多多。
全文:一代诗人王维因桃源难寻而感慨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庐山之巅也慷慨发问: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千百年来《桃花源记》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作为教师,反复读,多次教,常常得,常教常思,问题多多,思考也多多。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