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居所曾遭火劫
作者: 邓四林  来源:消防月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柴桑  遇火  戊申  草庐  新秋  陶渊明  惊鸟  彭泽县  果菜 
描述:“草庐寄穷巷,甘以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首《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蕴含着诗人当年遭火灾浩劫而寄居船上的故事。
全文:“草庐寄穷巷,甘以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首《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蕴含着诗人当年遭火灾浩劫而寄居船上的故事。
豪华落尽见真淳:也议陶渊明
作者: 韩宝江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弱女  真淳  素琴 
描述:陶渊明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某些对陶氏人格和作品风格的评论存在着附会、溢美之,对陶氏作品的鉴赏也有不少误会与分歧,影响了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本文以陶氏作品为依托,在借鉴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全文:陶渊明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某些对陶氏人格和作品风格的评论存在着附会、溢美之,对陶氏作品的鉴赏也有不少误会与分歧,影响了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本文以陶氏作品为依托,在借鉴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玉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20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与作品内容与创作年份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终其一生。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20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与作品内容与创作年份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终其一生。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胡思乱想”的自白,“清新真切”的情诗:评陶渊明的《闲情赋》
作者: 曲平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闲情赋》  陶渊明  “胡思乱想”的自白  “清晰真切”的情诗 
描述:陶渊明的《闲情赋》这样热烈地、坦白地歌颂爱情的作品,在古代文人创作里,实为不多,把她说成淫诗,打入冷宫一千四百多年是不应该的。《闲情赋》既不是艳淫诗,也不是“忠臣恋主”;她不是美玉中的微瑕,而是众多美玉中的和氏璧
全文:陶渊明的《闲情赋》这样热烈地、坦白地歌颂爱情的作品,在古代文人创作里,实为不多,把她说成淫诗,打入冷宫一千四百多年是不应该的。《闲情赋》既不是艳淫诗,也不是“忠臣恋主”;她不是美玉中的微瑕,而是众多美玉中的和氏璧
「前隐逸」与「後仕宦」的视野递换-陶渊明宦游主题中出处记忆的造现
作者: 葉常泓  来源:中央大学人文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处  前隐逸  记忆  陶渊明  宦游  後仕宦 
描述:陶渊明(365?-427)於壮年十余载间尝经「三出四处」之跌宕,而其以宦游为主题或明确涉及宦游的诗赋,今存十一。此诸作品,再现了陶渊明透过若干诡谲多层的修饰技巧、传播策略及意义建构,而重新编辑、变造的出处记忆。在标示撰於宦游途中的作品裡,陶渊明立足於「前隐逸」的视野而描述宦游、追念归田,以经过正面化
全文:」的视野而记叙归田、回忆宦游,以经过负面化变造程序的宦游记忆,去检定现有的退处经验。至於在非出非处的间歇中所撰者,「前隐逸」与「後仕宦」的视野则摺叠共存,且有所调停及消解。考诸歷陶渊明研究,「记忆如何被
陶渊明与琴之关系探微
作者: 张弛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乐教    陶渊明  得意忘言 
描述:陶渊明,作为东晋文人,爱好甚广,尤以酒、诗、琴为甚。渊明以琴适兴,以酒怡情,酒无量,琴可无弦。他去掉琴的弦、徵,手扶素琴,追求得意忘言的“无乐之乐”;他以琴书自娱消忧,于是读书弹琴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赏心乐事;他关注琴乐的教化治乱之用,倡导以琴“闲邪纳正”,以琴“导德宣情”。琴或许可以成为引导我们进入
全文:陶渊明,作为东晋文人,爱好甚广,尤以酒、诗、琴为甚。渊明以琴适兴,以酒怡情,酒无量,琴可无弦。他去掉琴的弦、徵,手扶素琴,追求得意忘言的“无乐之乐”;他以琴书自娱消忧,于是读书弹琴成为日常生活中
假如陶渊明活到今天
作者:暂无 来源:杂文选刊(职场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假如陶渊明活到今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是很难拥有了,在滚滚商业化大潮中,被金钱欲望支配的人们,早已把菊花采光拿去出售,南山也早已剃成了光头。相信面对此情此景陶诗人只能悲叹一声:采菊何处觅?怆然望秃山。 假如陶渊明活到今天,桃花源的美景是无处可寻了,即使千辛万苦找到一处所谓的“桃花源”,
全文:。哪样不让小老百姓愁绪满怀,牢骚满腹。衣食住行外加教育和医疗,哪样不让小老百姓饱受其苦。不要说为五斗米折腰,即使是一斗米都要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陶先生又怎能免俗? 假如陶渊明活到今天,是不会高唱“归去
张炜:问道陶渊明
作者: 贾文佳  来源:齐鲁周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孟嘉  恬淡无为  丛林法则  诗赋  吃饭问题  隐逸诗  录音整理  垂杨  诗歌艺术  心灵对话 
描述:3月20日下午,著名作家张炜新书《陶渊明的遗产》座谈会在济南垂杨书院举行。"100多首诗赋之外,陶渊明能够在‘丛林法则’盛行的魏晋,保持着死亡也不可夺去的个人风度,这是他留下的最大一笔遗产。"张炜说,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尊严常常是醒着的,他用归去和劳作的方式来保持尊严,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精神探求
全文:,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尊严常常是醒着的,他用归去和劳作的方式来保持尊严,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精神探求。而透过这部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到两个作家之间穿越了1600多年的心灵对话。
上页 1 2 3 ... 24 25 26 ... 31 32 33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