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巴赫金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调的翻译现实
作者: 蔡华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翻译  陶渊明  英语  文学研究  诗学 
描述:齐梁起,陶渊明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受到关注,后经唐宋时杜甫提携、苏轼推崇,誉满学界,从此陶诗文经典地位少有异议。经典作品往往具有跨时空的可读性和超时空的意义指向。明清时,陶渊明及其诗文研究兼及研究的研究全面展开。1898年,陶诗德语译本问世,自此,陶诗吸引着众多译者为... >> 详细
全文:齐梁起,陶渊明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受到关注,后经唐宋时杜甫提携、苏轼推崇,誉满学界,从此陶诗文经典地位少有异议。经典作品往往具有跨时空的可读性和超时空的意义指向。明清时,陶渊明及其诗文研究兼及研究的研究全面展开。1898年,陶诗德语译本问世,自此,陶诗吸引着众多译者为... >> 详细
苏轼对陶渊明美学思想的“发现”研究
作者: 刘文霞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发现  陶渊明  苏轼 
描述:陶渊明和苏轼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对中国美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陶渊明从未明确阐述过关于美的见解,陶渊明文集中“美”字也很少见,然而,陶渊明诗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而,就有可能通过分析他的作品来探讨他的审美观,并进而评估它在魏晋美学史上的地位。本文从人格美、自然美、社会美、劳动美四个方
全文:独具风格的诗人;隋唐时,陶诗也并不显赫;而两时,陶渊明的人品和诗文之所以被逐渐推到了典范的地位,应归功于苏轼对陶渊明的“发现”。苏轼对陶渊明的“发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苏轼发现了陶渊明个性之“真
元曲中的陶渊明形象
作者: 马丽  来源:山西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情怀  元曲  陶渊明 
描述:本文主要立足于元曲中有关陶渊明的作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讨陶渊明形象的题材来源,并且结合元代诗歌的相关作品来审视元代文人眼中的陶渊明形象,进一步探究元代文人避世的深层历史原因及意义。具体内容如下: 1、通过分析元杂剧《陶渊明东篱赏菊》来探析作品内容题材的来源。这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
全文:1、通过分析元杂剧《陶渊明东篱赏菊》来探析作品内容题材的来源。这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方面是从正史部分来考究题材的来源,主要参考的史书是唐代房玄龄的《晋书.隐逸传》和梁朝沈约的《宋书
试论苏轼诗中的“陶渊明”情结
作者: 赵戎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轼诗歌  归去  “和陶诗”  “陶渊明”情结 
描述:苏轼,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词、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却视与之生活时代相隔约七百年的陶渊明为异世知音,写有不少涉及陶渊明、间接模仿陶诗冲淡质朴风味的作品和对陶诗平淡风格的评介。在其晚年,更于扬州、惠州、儋州三地写有124首“和陶诗”、10首《归去来集字》和1篇《和归去来兮辞》
全文:。在其晚年,更于扬州、惠州、儋州三地写有124首“和陶诗”、10首《归去来集字》和1篇《和归去来兮辞》,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属罕见。本文即将苏轼对陶渊明的这种浓厚的追慕情怀称之为“陶渊明”情结,集中
金代诗人与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
作者: 张秋爽  来源:吉林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代诗歌  陶渊明  接受 
描述:陶渊明(365?-427)谢世后,其人其诗成了文学史上长久不衰的话题。至北宋,陶渊明成为文人理想人格和诗歌美学的双重典范。金代诗歌一百二十年的发展中陶渊明的身影亦随处可见;金末,随着文学创作高峰的到来,陶渊明的接受也在赵秉文、王若虚和元好问的手中得到全面深化。金代文学在对汉文化的融合与排拒的涵化中前
全文:陶渊明(365?-427)谢世后,其人其诗成了文学史上长久不衰的话题。至北宋,陶渊明成为文人理想人格和诗歌美学的双重典范。金代诗歌一百二十年的发展中陶渊明的身影亦随处可见;金末,随着文学创作高峰的到来,陶渊明的接受也在赵秉文、王若虚和元好问的手中得到全面深化。金代文学在对汉文化的融合与排拒的涵化中前行,对陶渊明的接受一方面体现出接受史上的共性成果,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文化建构和时代背景下的接受心理的自身特点。
陶渊明饮酒诗研究
作者: 王传军  来源:山东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饮酒诗  影响  陶渊明  饮酒精神 
描述:陶渊明是东晋最伟大的诗人,以饮酒诗为主题进行创作是陶渊明的创新,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全力进行饮酒诗创作的诗人,他的饮酒诗具有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哲理内涵,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因而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本文就陶渊明的饮酒诗分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现总结如下:第一章饮酒诗
全文:陶渊明是东晋最伟大的诗人,以饮酒诗为主题进行创作是陶渊明的创新,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全力进行饮酒诗创作的诗人,他的饮酒诗具有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哲理内涵,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因而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本文就陶渊明的饮酒诗分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现总结如下:第一章饮酒诗的思想及其表现内容,陶渊明饮酒诗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节是诗人的自我抒怀:首先是诗人对理想生活道路的选择,其次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陶渊明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与其人生哲理的思考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互相影响的,正因为陶渊明对传统的价值观念进行了质疑与否定,他才有勇气选择不同寻常的隐居道路,并且在面对种种诱惑的情况下,坚定人生信念,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其次诗人的田园生活得到了充分表现,陶渊明隐居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象普通农夫一样,与乡邻们一起耕种收获,在闲暇的时间饮酒,读书,诗人的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境界。诗人能直面生活的贫困,并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自得其乐,诗人将饮酒与田园生活完美地结合起来。第三节是交友与赠答:陶渊明的饮酒诗有一种知音情结,酒在陶渊明的社交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陶渊明是位重视感情的诗人,陶渊明的在生活中交友以共同的情趣与爱好为原则,同时,他还在历史先贤中寻找知音,古今名士安于贫贱、坚韧不拨的精神增强了诗人克服现实困难,坚持人生信念的力量。第二章是陶渊明饮酒诗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艺术成就共分三节,第一节饮酒主题的确立。饮酒主题是陶渊明独特的艺术创新,其饮酒精神中独乐之饮与众乐之饮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种种,构成陶渊明的饮酒精神。第二节是饮酒诗的风格特征,陶渊明饮酒诗具有真实自然的风格特点,陶渊明崇尚真实自然的思想基础是饮酒诗艺术风格的决定因素,同时,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饮酒诗具有难以抗拒的艺术魅力。第三节从艺术表现上角度看,陶渊明饮酒诗改变了玄言诗枯燥说理的弊端,将诗歌回归了抒情的传统,为古代诗歌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无法替代的贡献,同时,陶渊明的诗歌采取了独特的双重结构,酒之意象在其深层结构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增加了饮酒诗的时间、空间容量。第三章是陶渊明饮酒精神对唐宋饮酒诗创作的影响。陶渊明饮酒精神对唐宋饮酒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深处逆境的士子文人,他的诗酒人生的成为众多诗人的理想生活模式。自陶氏之后,饮酒诗创作蔚为大观,陶渊明酒精神也通过历代诗人的创作传承下来,并在文学史上散发出永恒的艺术光彩。
高丽中期苏东坡热与陶渊明文学的接受:以李仁老、陈华、李奎报为中心
作者: 李红燕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仁老  陈华  高丽中期  形象接受  苏东坡热潮  李奎报  陶渊明形象 
描述:“苏东坡热潮”在高丽中期到达了顶点,其原因主要在于此时的宋朝和高丽两国具备了可以进行密切交流的环境,而且这与苏东坡的人品和他的诗文中强烈的魅力是分不开的。高丽的文人们想探索苏东坡爱国爱民的精神、不迎合腐败势力的刚直性格、洒脱的人生观、天人合一的思想、把困难化为忧患的意识和在文学方面卓越的表现力,通过
全文:诗人的鼻祖,陶渊明被南北朝时期和之后的唐、文人们所推崇,其文学魅力获得了文学界很高的评价。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风以及对人生的态度被后世无数的学者追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的孟...
陶渊明诗歌中的人物分类论
作者: 胡发萍  来源:西藏民族学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人物  陶渊明  思想  分类 
描述:本文通过分类论述陶渊明诗歌所引用的人物探析陶渊明的思想。在深入研读陶渊明作品的基础上,本文将其诗歌中的人物分为六类:立言名世之士、以武立功之士、尚德守操之士、隐居避世之士、歧路彷徨之士和神话传说人物。并依据史书中的材料,展示了各类人物的原型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将陶渊明纳入读者的范畴,
全文:本文通过分类论述陶渊明诗歌所引用的人物探析陶渊明的思想。在深入研读陶渊明作品的基础上,本文将其诗歌中的人物分为六类:立言名世之士、以武立功之士、尚德守操之士、隐居避世之士、歧路彷徨之士和神话传说人物。并依据史书中的材料,展示了各类人物的原型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将陶渊明纳入读者的范畴,以诗歌和历史结合的方法探析陶渊明对这些人物的创造性思考与接受。陶渊明引用这些人物,显示了自己对“三不朽”理想的热切追求。然而,由于时代和社会现状的原因,诗人的“立言”和“立功”之理想无望实现。于是,他在经历了短暂的犹豫和彷徨之后,便转而追求“内圣”的理想,并坚定地走上了隐居避世之路。归隐之后的诗人,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对人生和生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最终借助诗歌中的人物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陶渊明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特定解读,显示了其思想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将此结论与《晋书》、《宋书》、《南史》等史书中的陶渊明传进行比较和印证,发现陶渊明的思想与史书中的记载是一致的,即陶渊明的思想具有多元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这一角度反以往由思想至人物或诗歌至思想的思路而行之,而以陶渊明诗歌中引用的人物揭示其思想。
辛弃疾词中的陶渊明现象研究
作者: 魏瑾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辛弃疾  陶渊明  契合  差异 
描述: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和地位也最高,是中国文学史上集大成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也是一位杂取博学的词人,他欣赏庄子,屈原,学习杜甫,苏轼,尤其倾情于陶渊明,赞赏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独立高洁、自由闲适的人生境界,并在精神上追求陶渊明式的人格理想与处世态度。但其英雄的豪气又使他在内心深处
全文: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和地位也最高,是中国文学史上集大成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也是一位杂取博学的词人,他欣赏庄子,屈原,学习杜甫,苏轼,尤其倾情于陶渊明,赞赏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独立高洁、自由闲适的人生境界,并在精神上追求陶渊明式的人格理想与处世态度。但其英雄的豪气又使他在内心深处不能真正理解陶渊明,由此体现在其行为上则具有相应的反复性,在慕陶的同时又处处显示出与陶渊明人生理想的迥异其趣。本文以辛弃疾慕陶为研究对象,对辛弃疾慕陶的历程加以梳理,追溯其渊源;考查陶渊明现象在辛词中的具体体现;探寻在辛弃疾研究中常提到的辛弃疾与陶渊明的关系,通过个案的分析与比较,来阐述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关注外物的角度等方面的契合点和差异;并由此探讨陶渊明对辛弃疾在闲居期间词作风格的影响。其中,从作家、作品考查二人的关系是本文的重点,本文认为:辛弃疾对陶渊明的称慕是由衷的,由于二人的个性、心理等存在差异,辛弃疾对陶渊明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认同,然而辛词中大量称引陶渊明其人其诗却是不争的事实。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欣赏也是一贯的,他学习陶渊明,从审美风格到思想意境方面都努力靠近陶渊明,尽管最终...
琴之妙趣,心明足矣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音乐美学思想探究
作者: 王笑微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魏晋贤士陶渊明的诗文随世而传。在他提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观点后,随之而来的是对其观点产生、形成、正确与否的猜测和认知。本文以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为历史背景,以陶渊明不被世俗所困、规避于尘世的性格情操,及其他所作“清琴横床、浊酒半壶”、“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等诗文
全文:魏晋贤士陶渊明的诗文随世而传。在他提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观点后,随之而来的是对其观点产生、形成、正确与否的猜测和认知。本文以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为历史背景,以陶渊明不被世俗所困、规避于尘世的性格情操,及其他所作“清琴横床、浊酒半壶”、“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等诗文为依据,推断出陶氏“解音”,且他不否定音声,而追求超脱于“弦上声”的心境。受佛教、道教思想的影响,“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音乐美学思想的提出,体现出佛教禅学中的“无所得故为得”“色即是空”、道家中的“大音希声”等思想。也体现出陶渊明视琴如知己的心境,以及他同魏晋时期其他贤士“得意而忘形”的共性。
上页 1 2 3 4 5 ... 8 9 1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