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陈与义对陶渊明的接受及其清远平淡诗风的形成
作者: 左福生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接受  陈与义  清远平淡 
描述:陈与义是北、南宋之交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也是诗史上一位杂取而博学的诗人。学杜甫而得“杜肉”,诗歌显得沉郁雄浑。他也欣赏陶渊明、柳宗元等一派疏淡清新的诗风,尤其倾情于陶渊明,爱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操守和人格精神,以及遗世独立、躬耕田园的生活方式。在一吟一咏中,时以陶渊明自比,在精神上追求陶渊明式
全文:萧散;诗意醇厚,富有恬淡自适的人生趣味;诗风呈现清远平淡的倾向。 本文以陈与义学陶个案,立足陈与义所处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在深一层里揭示陈与义接受陶渊明的客观依据。从政治层面看,陈所处的时代正是
从哲学阐释学视角比较陶渊明诗歌两个英译本
作者: 雷琼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陶渊明  阐释学  理解的历史性  视域融合 
描述: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李白和杜甫之前最伟大的诗人,在我国乃至世界诗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因此引无数译家竞折腰。陶诗清新质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精神气质。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正确阐释便成为关键所在。“理解
全文:沟通、对话。本文尝试以伽达默尔的主要观点“理解的历史性”和“视域融合”理论基础,对陶渊明诗集的中外两个不同的译本(汪榕培译本和William Acker译本)的一些例子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理论与译本分析的结...
陶渊明的人生智慧
作者: 江鹏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智慧  玄学  矛盾 
描述:陶渊明的一生充满矛盾,他要为着家族的荣誉,为了生存,进行内心的搏斗,在仕与隐之间徘徊,逼迫自己做出艰难的抉择。生与死的问题,每个人都必然要面对,但陶渊明的感受显然更深,他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他找不到答案,没人能够为他做出解答,最终的归宿是什么,他不知道。陶渊明是孤独的,他已经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全文:,但会劳役其心,他也有过内心的交战。在《桃花源记》中,他自己觅得一处乐土,用以安放那颗孤独的心灵,这就是他的理想家园。 陶渊明是一个玄学家,是魏晋风流的代表。魏晋南朝是一个玄学盛行的时期,不同于汉代
在自然的沉思中相遇—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观比较论
作者: 王永霞  来源:兰州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观  梭罗  陶渊明  生态批评 
描述:本文将陶渊明与梭罗这两位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作家并置,在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领域里,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二人的自然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探讨,深入开掘了其中所包含的生态意蕴。全文共分五部分:一、自然美的凝神观照与歌唱。这是陶渊明与梭罗在自然审美趋向上的第一个共同点。但是,细加比较,在趋同中又存
全文:的某些本质方面。二、自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的伟大存在。这是陶渊明与梭罗在自然审美趋向上的第二个共同点。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认知内容:1、自然是一种独立存在,有自己的运行规律。2、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陶渊明文学创作理念研究
作者: 黄崇成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感  陶渊明  思想  创作理念 
描述:陶渊明的诗文创作实际上就是对其生命体验的精彩描述,也是他文学创作理念的形象表现。陶渊明以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智慧、诗意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对自身生命存在进行感受、体悟、想象、思考,其作品就是他心灵世界、生命理念的艺术化展现。对陶渊明文学创作的研究,由古至今可谓颇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对陶渊明其人、其作
全文:陶渊明的诗文创作实际上就是对其生命体验的精彩描述,也是他文学创作理念的形象表现。陶渊明以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智慧、诗意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对自身生命存在进行感受、体悟、想象、思考,其作品就是他心灵世界、生命理念的艺术化展现。对陶渊明文学创作的研究,由古至今可谓颇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对陶渊明其人、其作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主要的观点是陶渊明的诗歌是自然的诗,是将日常的田园劳作的生活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诗,是情景相融、冲淡旷达的诗。陶诗语言平淡自然,经过锤炼而不露痕迹。而本文则将从陶渊明情感世界与现实生活真纯、自然的角度来探讨陶渊明的文学创作理念。文章主要是从陶渊明的生平经历着手,在深入探讨陶渊明的思想和情感的基础之上结合陶渊明的诗文创作,对陶渊明的文学创作理念进行研究。本文着重论述了陶渊明基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世界和基于思想道德层面的情感世界。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陶渊明及其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体系进行简要的概述。重点论述陶渊明文学创作理念,陶渊明的诗文体现了他以真为美的文学创作理念;陶渊明在诗文创作中寓情于景,把情感与自然相统一,通过对田园生活的体认展现了他崇尚自然的文学创作理念;最后理想与现实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陶渊明在诗文创作中同样坚持了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文学创作理念。
论陶渊明、华兹华斯作品中的自然观念
作者: 许辉  来源:云南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审美  比较文学  浪漫主义  田园诗歌 
描述:自然,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人类而言是同一的;但作为一种折射在不同文化中的概念,则是千差万别。中国在约公元5世纪左右便出现了田园诗的“开山之祖”陶渊明,而西方直到公元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才出现像华兹华斯这样的“湖畔之魂”。他们都崇尚自然,返回到了自然之中。他们都以自然的山水田园景象作为
全文:共同的主题。但两位诗人的自然观及诗中的“自然”却呈现出不同的风采。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对“自然”的态度及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两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对两位诗人的文本欣赏切入点
《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
全文:‍‍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
阐释学视角下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作者: 陈明贵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阈融合  阐释学  诗歌翻译 
描述:多年以来,国内外翻译界都注重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将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是否对等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翻译研究也遵循了传统翻译研究的思路,致力于追求诗歌译文和原文在音,形,意等方面的对等。此外,传统诗歌翻译研究对于诗歌是否可译,诗歌(尤指古典诗
全文:对翻译过程进行探讨,传统的作者/文本中心翻译研究方法对翻译过程中很多语言之外的现象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阻碍了翻译学科的良性发展。现代阐释学由于其对历史性、译者主体性和读者的接受等问题的关注,翻译研究
《自祭文》评论赏析
作者: 佚名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祭文起笔,展现的是一个凄清的虚境:深秋的夜晚,萧瑟的寒风刮得正紧;草木相约着一起枯黄萎去;夜色里还传来几声鸿雁南飞的哀唳。诗人终于感觉到生命的大限已到,该是辞别人世、永归“本宅”的时候了。恍惚间“嘉蔬”、“清酌”已供满祭案,“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挽歌辞》)的景象,依稀都飘浮眼前。诗人
全文:巧取豪夺,较之于“五斗米折腰”而丧失独立之人格,更充实、更富足。这一节的行文,正如诗人平日的田园诗,疏淡、平远,字里行间淌满了深情。浓浓的人生意趣,融入悠悠的哲理思索,久久回味而不尽。‍‍ ‍‍ “嗟
从翻译的历史性角度分析汪榕培的陶渊明作品英译
作者: 蒋罗琼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的历史性  陶渊明  汪榕培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其作品的英译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汪榕培先生是一位热衷于中国古籍翻译的学者,对陶渊明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翻译的《陶渊明集》是迄今为止最新的版本,且被收录于大中华文库中。本文从翻译的历史性角度出发,通过英汉对比以及陶渊明作品不同译本间对比的方法,来对汪
全文: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这些文本特点都是翻译的历史性作用于译者的结果。本文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翻译的历史性对译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原作的历史性造成的时空差会一定程度上阻碍译者的理解,同时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