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084)
学位论文(194)
报纸(150)
图书(98)
会议论文(37)
新闻(13)
诗文作品(2)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4413)
人物生平 (150)
作品著述 (11)
缅怀纪念 (4)
珍贵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7(61)
2016(240)
2015(306)
2014(288)
2013(328)
2012(306)
2011(327)
2010(364)
2009(304)
2008(250)
2007(197)
2006(163)
2005(119)
2004(121)
2003(104)
2002(105)
2001(75)
2000(73)
1999(60)
1998(53)
1996(54)
1995(45)
1994(42)
1993(42)
1991(37)
1990(28)
1986(32)
1985(55)
1984(30)
按来源分组
青年文学家(44)
文学界(理论版)(13)
宜春学院学报(9)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9)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鸭绿江(下半月版)(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6)
中州学刊(6)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北方文学(下半月)(4)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4)
固原师专学报(4)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3)
科技信息(3)
湖北社会科学(3)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清华中文学报(2)
河北学刊(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
宁夏教育学院(银川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鹅湖月刊(1)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1)
语文世界(1)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研究情况介绍:30年来陶渊明讨论和研究的回顾
作者: 陈言  来源: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陶潜(公元365—427),字渊明,或曰名渊明,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历仕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中年辞官归隐,躬耕自资,最后寂寞地死去。陶渊明的时代,文坛上滋长了虚华浮艳的形式主义风气,旨归老庄的玄言和寄情闲适的山水诗风靡一时,而陶渊明却能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
全文:的形式主义风气,旨归老庄的玄言和寄情闲适的山水诗风靡一时,而陶渊明却能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诗人和散文大师。随着陶渊明在文学
陶渊明的儒家思想
作者: 郁永昌  来源: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始终  陶渊明  内心世界  唐主导地位 
描述:本文论述了陶渊明无论是出仕还是归田,无论是对待社会还是对待家庭子女,无论是从事“常业”耕田种桑,还是理“闲业”著诗文,基本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
全文:本文论述了陶渊明无论是出仕还是归田,无论是对待社会还是对待家庭子女,无论是从事“常业”耕田种桑,还是理“闲业”著诗文,基本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
陶渊明若干问题新考
作者: 徐声扬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生死观念  家庭观念  天师道 
描述:陶渊明是一个谜。陶渊明之谜并非完全解开。陶渊明是否信奉天师道,陶渊明对家族命运的思忖和生死观念等等人生之谜,本文作者通过陶陶文索取内证而解读之。
全文:陶渊明是一个谜。陶渊明之谜并非完全解开。陶渊明是否信奉天师道,陶渊明对家族命运的思忖和生死观念等等人生之谜,本文作者通过陶陶文索取内证而解读之。
放浪形骸之外 谨守规矩之中──陶渊明人生样态之现代审视
作者: 李措吉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样态  陶渊明  审视 
描述:陶渊明以其高超的精神境界、内在的智慧风貌、逸伦卓群的言行风度及其独领风骚的诗文,显示了一种独特的人生样态──本性的自由释放,这对我们客观地审视传统人格的优劣、重塑现代新型人格,无疑是深有裨益的。
全文:陶渊明以其高超的精神境界、内在的智慧风貌、逸伦卓群的言行风度及其独领风骚的诗文,显示了一种独特的人生样态──本性的自由释放,这对我们客观地审视传统人格的优劣、重塑现代新型人格,无疑是深有裨益的。
陶渊明由仕而隐心理历程探析
作者: 李霜琴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  中国文学史  南岳  隐者  隐逸诗  济苍生  心理历程  隐逸传  刘敬宣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在他的思想和生活中,隐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生前好友颜延之曾称他为"南岳之幽居者"~①,稍后的沈约又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而钟嵘更冠之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②的美称。此后,陶渊明隐逸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千百年来,陶渊明一直以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在他的思想和生活中,隐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生前好友颜延之曾称他为"南岳之幽居者"~①,稍后的沈约又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而钟嵘更冠之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②的美称。此后,陶渊明隐逸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千百年来,陶渊明一直以一个"隐者"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中;而人们在谈到他的隐逸时,也总是着眼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那悠然陶然、飘然出世的一面。对此,鲁迅曾提出批评,指出陶渊明"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④。诚然,陶渊明不如人们想象得那么飘逸和超然物外,他的隐逸实际上经历了一番异常艰苦曲折的心理历程。
辛弃疾与陶渊明
作者: 石红英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形影神》  辛弃疾  隐逸诗人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浣溪沙  文化背景  稼轩词  心灵历程 
描述:辛弃疾用自己的个性心灵在他的诗词文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陶渊明的新形象,为陶渊明的接受史写下了极有价值的一页。辛弃疾接受陶渊明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心灵历程:从“待学渊明”到推渊明为师,再到引为千古一知己。辛弃疾之所以接受陶渊明,从主观上讲是因他们有相似的个性和思想轨迹,从客观上讲是与大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气
全文:辛弃疾用自己的个性心灵在他的诗词文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陶渊明的新形象,为陶渊明的接受史写下了极有价值的一页。辛弃疾接受陶渊明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心灵历程:从“待学渊明”到推渊明为师,再到引为千古一知己。辛弃疾之所以接受陶渊明,从主观上讲是因他们有相似的个性和思想轨迹,从客观上讲是与大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气候有关
贯云石何慕陶渊明
作者: 张玉声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隐逸生活  贯云石  仰慕 
描述:贯云石是元代作家“慕陶现象”的个例。从他与陶渊明家世与经历中,从东晋与元朝种族歧视与官场斗争现实中,可以看到贯云石慕陶而走向隐居的原因。贯与陶的隐居行迹虽异,但以与对屈原、李白的景仰相较,于惺惺相惜之中,他对陶渊明则情有独钟。他歌颂陶渊明,效法陶渊明,诗词曲中描绘田园风光,赞美隐逸生活,“寄酒为迹”
全文:贯云石是元代作家“慕陶现象”的个例。从他与陶渊明家世与经历中,从东晋与元朝种族歧视与官场斗争现实中,可以看到贯云石慕陶而走向隐居的原因。贯与陶的隐居行迹虽异,但以与对屈原、李白的景仰相较,于惺惺相惜之中,他对陶渊明则情有独钟。他歌颂陶渊明,效法陶渊明,诗词曲中描绘田园风光,赞美隐逸生活,“寄酒为迹”以抒发情怀,都酷似陶渊明。
“隐逸”新概念与亦隐非隐的陶渊明
作者: 高原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足的存在  性分  郭象  陶渊明  隐逸 
描述:东晋玄学主张万物各有性分,只须实现自己的性分,获得自身存在的统一,就是逍遥的、自足的存在。传统的“隐逸”由此逆转为“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与此“隐逸”新概念相关联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据其性分,在其所主动选择的田园耕读生活中获得了自身存在的统一。
全文:东晋玄学主张万物各有性分,只须实现自己的性分,获得自身存在的统一,就是逍遥的、自足的存在。传统的“隐逸”由此逆转为“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与此“隐逸”新概念相关联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据其性分,在其所主动选择的田园耕读生活中获得了自身存在的统一。
窘迫之际 愈见其真——读陶渊明《乞食》
作者: 杨合林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丘山  田园  记录  耳热  园田居  主人  山泽  陶渊明  齐人  回归 
描述:"乞食"是颇令人脸红耳热的字眼。齐人不食嗟来之食,为国人传为美谈。但陶渊明却写了一首《乞食》,如实地记录了他一次乞食的经历。回归田园,是陶渊明毕生的追求。他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
全文:"乞食"是颇令人脸红耳热的字眼。齐人不食嗟来之食,为国人传为美谈。但陶渊明却写了一首《乞食》,如实地记录了他一次乞食的经历。回归田园,是陶渊明毕生的追求。他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
论陶渊明“固穷节”对苏轼晚年“处穷”生活的影响
作者: 梅大圣  来源: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固穷节  有益于世  陶渊明  李泽厚  《陶渊明集》  和陶诗  人生理想  苏轼  苏拭 
描述:陶渊明在苏轼的心灵中。苏轼晚年遭贬儋耳时,“剧喜陶渊明,追和者几遍”;还说,“流转海外如逃空谷,既无与语者,又书籍举无有,惟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册,常置左右,目为二友”李泽厚说苏轼塑造了超脱人世的陶潜形象,亦证明了苏轼“剧喜”陶渊明的程度。那么,陶渊明给予苏轼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结合苏轼一
全文:陶渊明在苏轼的心灵中。苏轼晚年遭贬儋耳时,“剧喜陶渊明,追和者几遍”;还说,“流转海外如逃空谷,既无与语者,又书籍举无有,惟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册,常置左右,目为二友”李泽厚说苏轼塑造了超脱人世的陶潜形象,亦证明了苏轼“剧喜”陶渊明的程度。那么,陶渊明给予苏轼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结合苏轼一生行迹和其性格看,主导面应是积极的,尤其是陶渊明那种“固穷节”思想,对苏轼在儋耳“处穷”中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持不断进取精神,产生了积极抗争的力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