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何以更名
-
作者:
范子烨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陶渊明 中国 文学家
-
描述:刘裕于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十月,率晋军攻克洛阳,修复晋五陵,置守卫,晋安帝随即颁发一道诏书加以褒扬(此事实际是由趋附刘裕的文人傅亮等人操作的,意在为刘裕登基造势),有太尉公命世天纵,齐圣广渊,明
-
全文:刘裕于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十月,率晋军攻克洛阳,修复晋五陵,置守卫,晋安帝随即颁发一道诏书加以褒扬(此事实际是由趋附刘裕的文人傅亮等人操作的,意在为刘裕登基造势),有太尉公命世天纵,齐圣广渊,明
-
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观及其意义
-
作者:
王永霞 来源: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观 梭罗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与梭罗作为东西方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不仅在作品中尽情地描写自然的美丽,而且在对自然的认知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即他们都认为:自然是一种独立存在,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息息相通;自然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情操。而他们的自然观可以成功地化解现代社会中
-
全文:陶渊明与梭罗作为东西方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们不仅在作品中尽情地描写自然的美丽,而且在对自然的认知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即他们都认为:自然是一种独立存在,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息息相通;自然可以陶冶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情操。而他们的自然观可以成功地化解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严重对峙,实现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
固穷守志,以贫傲世的陶渊明
-
作者:
杨立群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咏贫士 以贫傲世 陶渊明 固穷守志
-
描述:在陶渊明现存一百二十多首诗歌中,涉及"固穷"安贫这一主题的竟占三分之一强,这是他的独创.以为代表的表现"安贫乐道、固穷守志"的诗歌,真实反映了诗人晚年贫困交加的生活状态和复杂激烈的内心矛盾,抒写了对生命孤独的体验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表达了与士族社会决裂的不屈服的决心和高洁豁达的人生态度,是构成陶渊明
-
全文:在陶渊明现存一百二十多首诗歌中,涉及"固穷"安贫这一主题的竟占三分之一强,这是他的独创.以为代表的表现"安贫乐道、固穷守志"的诗歌,真实反映了诗人晚年贫困交加的生活状态和复杂激烈的内心矛盾,抒写了对生命孤独的体验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表达了与士族社会决裂的不屈服的决心和高洁豁达的人生态度,是构成陶渊明的"金刚怒目"式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他后期创作沉郁豪放的风格.
-
阮籍、陶渊明诗风形成的异同:有感于丹纳的《艺术哲学》三要素说
-
作者:
孙兰 孙振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陶渊明 环境 阮籍 种族
-
描述:阮、陶代表的民族特征最明显的莫过于充分显示了儒家民族精神的理想品质。他们展示给后人的高蹈尘世的道家精神追求,其实只是掩饰儒家社会价值失落的悲情幌子。阮籍主要生活于曹魏时代,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燕赵悲歌的慷慨之气是北方文学的一大特色。陶渊明生活于东晋。东晋偏安江左,受楚地文化影响明显。纤丽平和的情感是
-
全文:阮、陶代表的民族特征最明显的莫过于充分显示了儒家民族精神的理想品质。他们展示给后人的高蹈尘世的道家精神追求,其实只是掩饰儒家社会价值失落的悲情幌子。阮籍主要生活于曹魏时代,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燕赵悲歌的慷慨之气是北方文学的一大特色。陶渊明生活于东晋。东晋偏安江左,受楚地文化影响明显。纤丽平和的情感是南方文学的特色。政治背景和社会思潮两个方面的时代因素对阮、陶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风貌
-
作者:
高生军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风貌 田园 陶渊明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田园诗的审美情趣在于清新的笔法达到了自然与心境的融合;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情韵真淳的图画;古朴典雅、质而实绮的语言凝聚了诗意的美感和情景理的交融流露出了真善美的美学思想。儒道兼综的思想及其热爱自然的个性为他田园诗的美学风貌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田园诗的审美情趣在于清新的笔法达到了自然与心境的融合;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情韵真淳的图画;古朴典雅、质而实绮的语言凝聚了诗意的美感和情景理的交融流露出了真善美的美学思想。儒道兼综的思想及其热爱自然的个性为他田园诗的美学风貌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
论陶渊明式人格模式的建构
-
作者:
刁文慧 来源: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忧道又忧贫 躬耕实践 生计 委运任化 人格模式
-
描述:晋宋之际,陶渊明为生计而几度出仕,又因遭逢乱世、不遇于时和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的个性而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建构了一种远离庙堂、身居田园而能晏然自处的理想人格模式。这种人格模式包含了三个层面:他以田园为最终的心灵归宿,乐天知命,诗意地栖居;他安享田园之乐又能农耕自食,且自农耕实践出发,超越了传统儒家谋
-
全文:为最终的心灵归宿,乐天知命,诗意地栖居;他安享田园之乐又能农耕自食,且自农耕实践出发,超越了传统儒家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观念,将谋食作为人生之基本,忧道又忧贫,在亲自躬耕依然有生计之忧的现实下
-
高丽中期苏东坡热与陶渊明文学的接受:以李仁老、陈华、李奎报为中心
-
作者:
李红燕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仁老 陈华 高丽中期 形象接受 苏东坡热潮 李奎报 陶渊明形象
-
描述:“苏东坡热潮”在高丽中期到达了顶点,其原因主要在于此时的宋朝和高丽两国具备了可以进行密切交流的环境,而且这与苏东坡的人品和他的诗文中强烈的魅力是分不开的。高丽的文人们想探索苏东坡爱国爱民的精神、不迎合腐败势力的刚直性格、洒脱的人生观、天人合一的思想、把困难化为忧患的意识和在文学方面卓越的表现力,通过
-
全文:“苏东坡热潮”在高丽中期到达了顶点,其原因主要在于此时的宋朝和高丽两国具备了可以进行密切交流的环境,而且这与苏东坡的人品和他的诗文中强烈的魅力是分不开的。高丽的文人们想探索苏东坡爱国爱民的精神、不迎合腐败势力的刚直性格、洒脱的人生观、天人合一的思想、把困难化为忧患的意识和在文学方面卓越的表现力,通过创作诗歌传承自己的“苏东坡文化精神”。 “苏东坡热潮”是在学者们探索其与陶渊明形象的密切联系中形成的。如果从宗教的角度看陶渊明的文化思想,它兼备了儒家、佛教、道教的思想,其中以道家思想为根本。这些思想具体可分为归隐,躬耕,安贫乐道,自然爱好,饮酒醉乐,武陵桃源,志节,闲居等,尤其陶源明的“归去来”,不仅体现了他文学方面造诣,而且最重要的是该篇诗歌体现出他最天然最人性化的人品、性格等全部面貌。陶源明就是以这种形象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和韩国的历史文化、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作为中国隐逸诗人的鼻祖,陶渊明被南北朝时期和之后的唐、宋文人们所推崇,其文学魅力获得了文学界很高的评价。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风以及对人生的态度被后世无数的学者追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的孟...
-
陶渊明诗意人生的实现及其美学意义
-
作者:
姜春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生命 诗意 痛感 美学意义 边缘化 地缘特征
-
描述:诗意,源于海德格尔的阐释,涉及个体生命的心理,渗透精神生命主体的行为各个方面。本文所说的诗意,是审美主体心理机能的痛感呈现,他是与个体生命的心灵和人生境界息息相关的,因而,只有对诗人陶渊明的文化心灵与诗性彰显进行更为全面的剖析,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把握诗人精神生命中所散发出来的特有诗意韵味。 魏晋以来的
-
全文:诗意,源于海德格尔的阐释,涉及个体生命的心理,渗透精神生命主体的行为各个方面。本文所说的诗意,是审美主体心理机能的痛感呈现,他是与个体生命的心灵和人生境界息息相关的,因而,只有对诗人陶渊明的文化心灵与诗性彰显进行更为全面的剖析,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把握诗人精神生命中所散发出来的特有诗意韵味。 魏晋以来的政权倾轧,带给社会的是动荡不安,而给诗人的则是心灵的煎熬。陶渊明一生自有其悠然自得,但这是凤凰涅槃后的蜕变,诗人也曾经于官场与自我之间有所迷失,但的悲哀惆怅源于斯,他的快乐超脱源于斯,但是现实并没能左右诗人,在进退出处的困顿中,诗人洞见了内心的渴望,诗意在这样的窘迫中滋生、蔓延、最终达成,这是诗人陶渊明审美心理机能在痛感中的澄明,是诗人人生境界的通达与超越。 陶渊明的生活就是蛰居柴桑的生活,儒道玄学与隐逸风流交融于诗人内心,平和了诗人的内心,柴桑的人文故旧则是诗人高蹈独行的典范,他们成就了诗人内心的文化底蕴。然而几度进退的浮沉,让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左右为难,苦难伴随着陶渊明一生。从人类心灵的角度深入研究,诗人的诗意超脱,来自心灵的澄明与理性的反思。因而我们试图从心灵的艺术化彰显和诗性之思的敞开,来探讨诗人的心灵变化与反思意识带来的人生境界超越,及其在陶渊明人生中的诗意转化。陶渊明的人生是苦难超脱的一生,他的人格特质促生的内心虚空与精神生命的边缘化,消解了诗人心灵的混沌;而在诗性之思的敞开中,痛感的斗争得以化解平息,超越了进退的挣扎,诗人走得更高更远,向人生发问,向人生思考方式发起反思。这样的诗意人生建构折射出来的光芒,照见了大众消费文化带来的人类精神缺失,因而,我们在陶渊明的智慧人生中也能促成自我诗性思维的发现与精神生态的和谐。陶渊明,用诗意人生照亮了自我,也照亮了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