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和陶渊明《杂诗》
作者: 范震飚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杂诗》  东坡  佳茗 
描述:·和陶渊明《杂诗》
全文:
陶渊明身世千之谜
作者: 邓安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纪实)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柴桑  陶潜  中国文学史  江西省  陶渊明  颜延之  故里  公元  考证  宜丰 
描述:29岁前:出生成长于宜丰,29岁后:出仕隐居于九江身世之谜千悬疑陶渊明,江西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究竟是何方人氏,文学史上似早有定论。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引述梁启超的考征,认为陶渊明生卒年为公元372年至427年,浔阳柴桑(即今江西
全文:29岁前:出生成长于宜丰,29岁后:出仕隐居于九江身世之谜千悬疑陶渊明,江西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究竟是何方人氏,文学史上似早有定论。刘大杰
破解千“桃花源”之谜——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即湖南的梅山峒区
作者: 周行易 贾晓瑛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山文化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隐逸文学 
描述:《桃花源记》并非纯虚构之作,它是以湖南梅山峒及其傩坛"桃源洞"为原型,由陶渊明曾祖父陶侃任武冈令时的见闻及结合当时的一些笔记小说素材,所创作的一篇寄托了陶渊明对东晋黑暗社会现实不满的文学作品。《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桃花源"并非指一个具体的自然村落,而是指整个梅山峒区。
全文:《桃花源记》并非纯虚构之作,它是以湖南梅山峒及其傩坛"桃源洞"为原型,由陶渊明曾祖父陶侃任武冈令时的见闻及结合当时的一些笔记小说素材,所创作的一篇寄托了陶渊明对东晋黑暗社会现实不满的文学作品。《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桃花源"并非指一个具体的自然村落,而是指整个梅山峒区。
传诵的散文佳作:陶渊明《桃花源记》简析
作者: 彭印冲 刘育文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传诵的散文佳作:陶渊明《桃花源记》简析
一语天然万新(上)──陶渊明其人其诗
作者: 汪榕培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庄子》  田园生活  儒家思想  新自然说  陶渊明  田园诗  中国古典诗歌  “自然”  《诗经》 
描述:一语天然万新(上)──陶渊明其人其诗
全文:
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与陶诗的和谐境界
作者: 谢高通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和谐观  诗意观  自然观  陶渊明  真我观 
描述:研究、陶诗内容与艺术研究、陶诗的文献学研究等。而陶渊明对人生的态度、陶诗所创造的和谐境界,在今天仍有其现
全文:研究、陶诗内容与艺术研究、陶诗的文献学研究等。而陶渊明对人生的态度、陶诗所创造的和谐境界,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如何加以阐发,使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是本文进行研究的重点。
隐逸一诗人——试论陶渊明归隐的主要原因
作者: 张韵  来源: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载欣载奔  丘山  云飞风起  陶诗  士不遇赋  桃花源诗  隐逸诗  汉魏六朝诗选  北窗下  与山巨源绝交书 
描述:隐逸一诗人——试论陶渊明归隐的主要原因
隐逸一诗人——试论陶渊明归隐的主要原因
作者: 张韵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园林  厌恶  辛弃疾  陶诗  中国文学史  天性  饮酒  陶渊明  主要方面 
描述:隐逸一诗人——试论陶渊明归隐的主要原因
发前人所未发,定千之是非(读邓安生《陶渊明年谱》)
作者: 梁秀荣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发前人所未发,定千之是非(读邓安生《陶渊明年谱》)
谁解“忘言”意──陶渊明《饮酒》之五新解
作者: 杨鸿校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  忘言  五新  心远  《庄子·齐物论》  艺术创造  任真自得  陶渊明  爱德华·布洛  知识分子 
描述:谁解“忘言”意──陶渊明《饮酒》之五新解杨鸿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迩?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读陶诗,常有自醉之意。《饮酒》之五,虽然没有酒,但其间之味仍能令人淡淡品味,酽香...
全文:谁解“忘言”意──陶渊明《饮酒》之五新解杨鸿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迩?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读陶诗,常有自醉之意。《饮酒》之五,虽然没有酒,但其间之味仍能令人淡淡品味,酽香...
Rss订阅